女性的歌-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哭嫁歌”

女性的歌-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哭嫁歌”

ID:36311967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09

女性的歌-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哭嫁歌”_第1页
女性的歌-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哭嫁歌”_第2页
女性的歌-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哭嫁歌”_第3页
女性的歌-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哭嫁歌”_第4页
女性的歌-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哭嫁歌”_第5页
资源描述:

《女性的歌-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哭嫁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女性的歌-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哭嫁歌”摘要:四川南部的大小凉山在1952年建立凉山自治州,彝族支系多,且居住地方分散,青年男女结婚也因地各异有差别。在彝族中婚俗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论述了凉山彝族音乐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婚俗音乐,并且把流传较广的哭嫁歌作为婚俗音乐的个案进行历时和共时的分析,揭示彝族婚俗音乐的历史源流、文化背景以及音乐形态等诸多文化因素。关键词:凉山;彝族;婚俗;哭嫁歌一、凉山彝族音乐文化背景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

2、西北部。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贵州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彝族主要通过语言表演造型等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塑造了他们具有鲜明色彩和独特风貌的艺术。彝族民歌声音高昂尖刻,感情粗犷奔放,保持着比较原始的形态和特色,田坝地区是彝族历史是彝,汉,番杂居区,并且以多年来土司统治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彝,汉,番等族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极为频繁。许多方面反映出别的地方所没有的因素和风格,其特点音域宽。曲调起伏高大,节奏悠长宽广舒缓从容。旋律优美动人,别具一格则多,反映凉

3、山地区原有的特点差别较小,旋律多用短音节和句子,音调于平稳中常有跳进,线条不大音域不宽,着重表达口头文学的叙事性。对凉山地区的彝族音乐文化而言,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山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凉山彝族音乐的一般特点是旋律反复与人声模拟,曲调结构形式比较简单,凉山彝族音乐有对音乐因内容的不同而音调的不同,尽管曲调比较简单,听起来情意甚为深沉。彝族最能使人感受到民族地方特色的,莫过于彝族的民间歌舞活动。彝族人民十分善于唱歌,不仅以歌谈情

4、说爱,传递心声,而且以歌叙述历史,表达哀乐。讲述历史有古歌,诉说过去的辛风月有苦歌,畅述今天的美好生活有颂歌,喝酒有酒歌,打猎有猎歌,放牛耕牛有牛歌,栽身有身歌,祭祖有祭歌,谈情说爱有情歌,婚嫁有哭嫁歌、送亲歌、接亲歌、进亲歌,丧葬有哭丧歌、送魂指路歌、怀亲歌,有时甚至到了随处应答以歌代言。二、彝族音乐习俗及其与哭嫁歌的联系彝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有着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习惯,还有自己的文字。远在七、八世纪,彝族人民就已定居于文山各地。与别的民族不一样的是他们也向往神鹰,更不同的是他们那里是直接从奴隶社会跨到社会主义社会来的。彝族人是能歌善舞。他们

5、唱着山歌跳着舞,在那里音乐是少不了的,况且那里山清水秀,在那里怎么能够少得了歌舞。他们的音乐舞蹈都有本民族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而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2.1彝族婚俗音乐在彝族的婚俗中,从古到今,虽然具体表现得千姿百态,多种多样。但从基本的来讲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歌舞和音乐艺术,无论是劳动间隙,还是年节婚丧,都要以歌舞抒发其情感,歌舞音乐是彝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所以彝族人民的爱情一般都在过节的时候相互培养的。情歌是彝族男女青年倾吐心事表示爱慕的歌谣,是他们集体

6、智慧的结晶。情歌词句自由、通俗、精练,形象鲜明,具有浓厚的山野气息。曲调优美柔和,连绵不断,有如涓涓细流,潺潺于丛林溪谷之中,如山歌《苦口良药情才真》。在彝族婚俗中,新郎自己不能亲自去求婚,必须选英俊而善歌者代之,女方同意后,新娘需戒食数天,村邻们还要唱“哭嫁歌”。抢亲是彝族的一种古老习俗,男方迎亲人束紧腰带,以称之为“姑娘”的小伙子当“主攻手”,其他人作掩护,勇猛冲向新娘,而女方的送亲队伍用棍棒、脏水、锅灰、猪油等物奋力反抗,直到抢亲人背起新娘冲出重围,将新娘放上马背,这就是所谓的抢亲仪式。彝族,这个生活在西南崇山峻岭中勇敢顽强的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

7、民族。彝族有这么一句话“不会跳舞的只有老牛,不会唱歌的只有木头。”这说明彝族的民间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民歌和民间文学往往融为一体,如彝族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抒情长诗《阿莫尼惹》《阿依阿呷》《阿惹妞》《阿丝牛牛》等,都是用歌曲形式传唱的。彝族的民歌是极富特色和感染力的。彝族民歌因地区的不同,其风格各异。凉山南部的民歌高亢激越,凉山中西部的民歌轻柔优美、婉转低回,凉山东部的民歌敦厚朴实、欢快热情。谈到这里,不能不谈及彝族民间音乐的另一重要载体——乐器。凉山彝族民间乐器丰富多彩,优美动听,而且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从原始乐器至近代乐器几乎没有断层。主要有口弦

8、、月琴、马布、葫芦笙、胡琴、彝箫、竖笛、唢呐等。还有他们说:“口弦会说话,月琴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