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究竟导向哪里?

导学案究竟导向哪里?

ID:36321423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9

导学案究竟导向哪里?_第1页
导学案究竟导向哪里?_第2页
导学案究竟导向哪里?_第3页
导学案究竟导向哪里?_第4页
资源描述:

《导学案究竟导向哪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导学案究竟导向哪里?最近看了许多录像课,要给一个评分,给一个评语,我满腹都是想说的话,先从《诗歌与小说》这节课说起。这是高中必修3第三单元中的一节课。内容主要介绍的是中国古代的诗歌与小说。听完后,我的脑子“乱”了,“感受”也麻木了,心也抽搐了。从导课说起。第一个环节:“请同学们阅读引言: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这是老师在开课时设计的导课。导课的基本功能,首先是自然引入本课教学内容,这是最低线;其次,导课要发挥出激趣功能,给人感受到一

2、种兴趣的调动,获得一种渴望获知的情感;其三,导课更深层次的作用,在于引发思考,引发联想,引发问题,继而带着思考和迫切想要获得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结论的情感投入学习。而这节课的导引,是在学生阅读课文引言中引入的,引言主要的功能在于告诉我们这节课主要内容,有一定的可踩猎的激励信息,但是,集体朗读的时候,可能就失去了自我感受的心境,因为学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读整齐。所以,老师在从形式上引领学生来到了课堂时,却没有引领学生的思维到课堂。所以,这个导引是失败的。要害的是,老师看似用了这个阅读、自述导入了,但是,接下来的课堂活动,却与刚才的导课毫无关系,这让我实在想不通。建议:对待课文

3、开始前的引言,如果要利用,可以有很多途径。比如:由一个学生对引言读与解;或是老师利用引言创设出更具“诱惑”力的趣问,以便于与老师设计的第一个教学内容的思考相吻合,等等。第二个环节:老师展现了课标要求,重点难点。这个环节,完全打破了刚刚有点感觉的课堂氛围,中断了同学们情感、思绪溶入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是又一个“败笔”。建议:老师们在对待常态课上课时,不要展示“课标要求”。一方面,这个课标要求是给老师教学的纲,最外在的意义在于考试的点的把握。虽然说,我们目前教学的绝大部分都是要在考场上见分晓的,但在非复习阶段的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学生是不会在意的。更不会有意识地针对课标上各个目

4、标点去参与课堂活动。实际上,这个工作是做了无用功。另一方面,也严重干扰老师们在课堂教学内容上的整合思维。一节一个中心的教学内容,在老师们的精心设计中,包含着诸多教学目标:知识的、能力的、方法的、思维的、精神的、情感的、应用技巧的等等,这是一个“艺术”的体现,但是,被“课标要求”干巴巴地俗套化、无趣无味化了。在高三复习课运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复习环节的设计,渗透课标要求,弄清考点,对应性地系统复习。事实上,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考点本身已经不发挥重大作用了,围绕考点而产生的历史问题的研究,以及研究的思路、态度、史学观、方法论等,才是重要的。第三个环节:点评导学案完成情况。

5、老师点名表扬了多名学生,说导学案完成得好,把老师给的问题都填满了。也批评了一部分同学,说不认真,不看书,没有在课前做好准备等。这个环节已经远远偏离了开课时学生的阅读内容。接着,老师逐一问了以下问题: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屈原是我国哪个时代的人,代表作是什么?我国唐朝有哪些诗人,列举几位人物。宋词又叫什么?还可以怎么叫?我国古代有哪四大奇书?四大名著?老师一一问,学生一一答。这样完成了导学案上的记忆知识的解答。老师说:下面我们进入探究活动这一项。“起立”,学生们马上站成几个圈,热烈的讨论了起来,很显然是导学案上老师留给学生的探究问题。我认真听了探究活动的内容。老师给了李白

6、、杜甫、白居易三位诗人的诗各一首,如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自《早发白帝城》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材料三: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要求探究:概括唐代三大诗人的诗的创作风格;分析三位诗人创作风格不同的原因。这个探究,仅从问题来看,没有问题,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之一。但是,仅仅只有一人一首诗,怎可确定诗人诗的风格呢?一首诗的风格,和诗人诗的风格,是不等的概念,不能以偏概全。分

7、析原因,就更奇了,只有诗,没有是人生活的背景资料,怎么可以得到“诗人创作风格不同的原因”?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几位同学上讲台,写下事先准备好的答案,讨论的过程似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其后,老师利用PPT向同学们提供参考答案。这说明不用探究,就有一个标准事先等在这里了。下面一个环节,是由另一组学生,按照导学案上已有的答案,给大家念一遍,并问全班同学,对这个答案还有异议吗?唉!真的很无奈,这导学案是不是一定要用,该怎么用,我们作教学的是不是考量过它的作用。从这个教学案例看导学案,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导学案一定是课前提供给学生的,按照上课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