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ID:36330303

大小:1.44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09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_第1页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_第2页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_第3页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_第4页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华文明史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一、农业文明农耕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根基。第一节中国早期的人类生活二、房屋建筑农耕产生后,人类向适宜耕种的平原迁移。人们营造遮风雨、避寒暑的庇护所,房屋建筑技术便出现了。半坡房屋复原图三、制陶纺织1、制陶中国的制陶技术大约发明于距今一万年前。在约距今8000年时,制陶业已较为发达,工艺技术渐趋成熟,最初的彩陶也在这时发明了。半坡彩陶鱼纹钵红山文化红陶罐2、纺织新石器时代,不仅骨针有了普遍使用,而且发明了纺线的纺轮。山顶洞人骨针菘泽文化陶纺轮陶纺轮第二节殷墟与甲骨文一、殷墟殷墟

2、发掘出了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王陵和数不清的文物,充分体现了商代的物质文明和技术进步。1987年,在这里建成了一处仿殷建筑地上景观——殷墟博物苑,殷墟博物苑二、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成熟文字。殷墟出土的龟甲甲骨文三、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春秋战国古文字秦小篆东汉隶书三国楷书第三节青铜文化青铜时代人们创造的以青铜器为代表的物质文化,可称为青铜文化,它也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重要标志。一、青铜器的制造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铜绿山古矿井二、青铜器的特点与价值第一,数量巨大第二,品种繁多青铜器兵器青铜器司母戊大方

3、鼎青铜器方形炉该壶高40厘米,壶身遍饰嵌红铜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象和花纹。壶身有三条环带,将图案分为四层:第一层在壶的颈部,左边为竞射图,右侧为采桑、歌舞图;第二层位于壶的肩部,为宴乐、武舞弋射图像;第三层在壶的腹部,表现出的是攻城和水陆交战情景;第四层接近壶的底部,是狩猎图。整个壶面刻画用生动写实的方法,勾画出了200多人的形象,人人各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它表现了战国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战争和礼俗等各方面的情况。第三,工艺高超第四,铸刻铭文第五,礼器居于主导地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