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治疗学)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临床药物治疗学)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ID:36334855

大小:4.49 MB

页数:82页

时间:2019-05-09

(临床药物治疗学)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_第1页
(临床药物治疗学)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_第2页
(临床药物治疗学)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_第3页
(临床药物治疗学)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_第4页
(临床药物治疗学)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药物治疗学)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伍俊妍呼吸系统疾病是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率高,占内科疾病的1/4,调查显示,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死亡在各类疾病死因中居第3位,仅次于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病。病因:吸烟---肺癌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率增高的原因大气和职业污染---SO2、粉尘、刺激性气体、石棉吸入性变应原---尘螨、动物皮毛、汽车尾气、花粉、食物添加剂感染病原体---结核、SARS病毒、禽流感、耐药菌总论呼吸系统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通常以喉的环状软骨为界将呼吸道分为上、

2、下两部上呼吸道(一)下呼吸道(二)解剖学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常见症状: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物理诊断:X线、CT、MRI、支气管造影痰液检查:细菌培养、脱落细胞学检查肺功能检查:判断通气和换气功能(阻塞性通气障碍和限制性通气障碍)纤维支气管镜:对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的直观观察,活检采样抗原皮试:哮喘的变应原检测;结核菌素试验血清学诊断: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感染,非典型肺炎内容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肺炎4.慢性阻塞性肺病3.支气管哮喘5.肺结核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respiratorytrac

3、tinfection):是指病毒或细菌引起的鼻腔、咽部或喉部的急性炎症,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原体:病毒(占90%以上)、细菌、肺炎支原体等发病诱因:免疫力下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病毒:占90%以上,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常常继发细菌感染。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婴幼儿时期呼吸系统解剖和免疫特点易患本病。致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毒致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细菌临床类型和表现冬春季,散发/流行,飞沫传染临床类型:普通感冒(鼻病毒

4、),病毒性咽炎、喉炎(腺病毒),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咽结膜热(腺病毒/副流感、合胞病毒),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溶血性链球菌)典型症状:普通感冒:鼻塞、流涕、打喷嚏、流泪等,严重可发热、咳嗽、头痛、全身乏力等。流感:起病急骤,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咽痛,卡他症状,也可呕吐、腹痛、腹泻血象: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血清钙病程:3-5天,如无并发症,属自限性疾病,如体温不退或有反复应考虑有并发症。治疗原则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且抗病毒药的作用无特异性,目前不主张常规使用抗病毒治疗。治疗原则:对症处理、休息、多喝水、保持室内空

5、气流通,避免劳累和受凉,防治继发细菌感染。细菌感染者全身症状明显,咳黏液痰或脓痰,血液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流感确诊者应隔离治疗。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是流感疫苗。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药物治疗发热头痛----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咳嗽、咳痰----镇咳祛痰药:右美沙芬、可待因,复方干草片、复方止咳糖浆、溴己新、氨溴索卡他症状----鼻黏膜血管收缩剂:伪麻黄碱抗组胺药:氯苯那敏、地氯雷他定抗菌药物使用:确认为细菌感染时方有指征使用,抗菌药:青霉素类、第一二代头孢,磺胺类药不易清除咽部细菌,

6、A组溶血性链球菌对四环素类耐药者多见。抗病毒药物(不常规使用):利巴韦林、金刚烷胺、奥司他韦对症治疗常见上呼吸道感染复方制剂药名/成份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中枢兴奋药抗病毒药缩血管药镇咳祛痰药其他复方感冒灵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咖啡因中药成分复方氨酚烷胺(快克胶囊)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咖啡因金刚烷胺人工牛黄速效伤风胶囊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咖啡因人工牛黄康得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伪麻黄碱右美沙芬酚麻美敏(泰诺)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伪麻黄碱右美沙芬日夜百服宁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夜片)伪麻黄碱右美沙芬新康泰克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伪麻黄碱右美沙芬用药注意事

7、项阿司匹林(水杨酸制剂):儿童禁用(瑞夷综合征)伪麻黄碱(肾上腺素能):高血压、心脏病、甲亢慎用氯苯那敏:中枢抑制作用,高空作业和驾驶等禁用;其M胆碱受体作用,肠梗阻、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甲亢慎用对乙酰氨基酚:警惕其肝损害风险联合用药需看清复方药物成分,避免重复用药第二节肺炎肺炎病死率门诊患者<1%~5%,住院患者平均为12%,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者约40%。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有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其中细菌性肺炎占我国成人肺炎的80%。发病机制:1.宿主防御功能障碍2.病原体侵入下呼道肺炎(pneumonia)是

8、由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肺实质(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炎症。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气促,白细胞增多,中性比偏高,干、湿啰音,X线上的斑片状阴影或间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