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及起源

太阳系及起源

ID:36336533

大小:6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9

太阳系及起源_第1页
太阳系及起源_第2页
太阳系及起源_第3页
资源描述:

《太阳系及起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约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星云假说理论认为,弥漫在宇宙中的一团尘埃气体云(原始太阳星云),受其他天体的引力扰动或邻近超新星(质量为太阳的8—10倍以上的大质量恒星,在核燃料耗尽后会发生极其猛烈的爆发,亮度在几天内突增千万倍甚至上亿倍)爆发的冲击波作用,使得重力得以克服内部气体的膨胀压力而发生坍缩,核心变成原始太阳,周围形成原太阳星云;太阳系内的所有天体均由原太阳星云内的物质组成。太阳系的大小约120亿km(以冥王星作边界)。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8颗行星、至少165颗已知的卫星、5颗

2、已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冥王星、谷神星、阋神星、妊神星和鸟神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此外还包括许许多多的彗星和无以计数的天外来客—流星。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矮行星,即“侏儒行星”,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太阳运转,质量足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近于圆球)形状,没有清空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同时不是卫星。彗星,俗称扫把星,是由冰构成的太阳系小天体,当它与太阳足够接近时,便会展示出彗发(稀薄、糢糊的临时性大气层),有时有彗尾。彗核由松散的冰、尘埃、和小的岩石颗粒组成,直径从数百米到数十公里不等

3、。古人一般认为彗星是凶兆。彗星的轨道周期范围很大,从几年到几十万年。短周期彗星来自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或是与离散盘有所关联。长周期彗星被认为起源于太阳系外缘。长周期彗星可能是受到太阳系外侧的大质量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或是恒星经过时的引力摄动而朝向太阳前进。彗星和小行星的区别只是有无彗发或彗尾的存在。截至2011年1月已有4,185颗已知的彗星。绝大多数彗星都晦暗不明。流星,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因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

4、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流星体原是围绕太阳运动的,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流星有单个流星、火流星(特别明亮的流星)、流星雨几种。大部分可见的流星体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流星进入大气层的速度介于11km/s到72km/s之间。陨石,指起源于外太空,撞击到地球表面后残存的天然物体。当它还在太空时称为流星体。月球和火星上也发现了陨石。陨石因撞击或经过大气层时发光成为流星时被观测到而被寻获的称为坠落陨石,其它陨石都称为发现陨石。截至2010年2月,全世界收藏的坠落陨石标本约1,

5、086颗,被认定的发现陨石有38,660颗。陨石分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大型陨石撞击到地表会留下撞击痕迹,称陨石坑。沈阳陨石山上的古陨石曾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陨石,体积155×50×60立方厘米,但1976年3月8日呈雨状陨落在吉林市区的陨石总重量达2,700公斤,其中最大的1号陨石重1,770公斤,体积为117×93×84立方厘米,吉林陨石成为“世界陨石之最”。吉林陨石雨降落时未造成一人一畜一物的伤害,实属世界陨石雨降落历史中所罕见。太阳系8大行星:依照至太阳的距离,依序是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

6、、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8大行星按体积由大到小排序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8大行星公转时有共面性、同向性(逆时针)、近圆性特征。水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都有磁场,但只有水星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除地球外唯一一颗拥有显著磁场的行星,但水星的磁场强度不到地球的1%。磁场帮助抵挡有害的太阳射线和其它宇宙射线,如无地球磁场,地球上的生命将很难出现和演化。太阳,在茫茫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其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其它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太阳远(日全食肉眼看见太阳的日冕

7、)27万倍。太阳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与银河系核心平均距离为2.5×10^17km、26,000光年,公转周期约2.25亿年,公转速度220km/秒(环绕银河系中心的轨道)、20km/秒(相对于在星际间邻近恒星的平均速度)、370km/秒(相对于宇宙微波背景)(向着武仙座方向以19.7千米/秒的速度运动,同时带着整个太阳系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逆时针旋转),赤道自转周期25.38个地球日(赤道自转速度7,189km/h)。直径约1,392,020km(地球的109倍),表面面积约6.08

8、77×10^12平方千米(地球的11,990倍),体积约1.412×10^18立方千米(地球的1,300,000倍),质量约1.989×10^30kg(地球的333,400倍,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平均密度约1,408kg/立方米(约相对于地球密度的0.26),赤道表面重力加速度约274.0米/秒(地球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