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过江高压电缆施工方案

架空过江高压电缆施工方案

ID:36343232

大小: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9

架空过江高压电缆施工方案_第1页
架空过江高压电缆施工方案_第2页
架空过江高压电缆施工方案_第3页
架空过江高压电缆施工方案_第4页
架空过江高压电缆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架空过江高压电缆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架空过江电缆施工方案四川路桥巫峡长江大桥项目经理部架空过江高压电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巫峡长江大桥开工至今,巫山岸施工用电仍未得到根本的解决,为使工程顺利进行,须从建始岸架设一条空中过江电缆到巫山岸,以解决其施工用电问题。空中电缆位于靠桥轴线下游距桥轴线35m处,主跨长度为660m。承缆钢绳尾端锚固于钢筋砼锚桩上,锚桩直径D=120Cm,桩长L=250Cm(总体布置图附后)。二、施工方案1、施工工艺流程两岸敷设渡缆钢绳至江边水面交通船带缆至巫山岸并连接卷扬机收紧钢绳到设计高度建始岸连接承缆钢绳电缆与承缆绳附着牵引承缆绳至巫山岸承缆钢绳锚固5第页架空过江电缆施工方案四

2、川路桥巫峡长江大桥项目经理部2、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2.1两岸分别选择φ17.5mm完好渡缆钢绳一根(建始岸绳长1000m;巫山岸绳长600m)。两岸同时将渡缆钢绳铺设至江边水面,绳尾进5T卷扬机。铺设时,应注意不得伤害钢绳,不得有一处铰挂异物。2.2建始岸采用一条交通船将渡缆钢绳拖带至巫山岸。拖带时,岸上不断的松放钢绳并迅速对接钢绳,务必确保接头质量。2.3钢绳对接完成确定可靠后,两岸卷扬机同时收紧钢绳并调整到设计高度。2.4渡缆钢绳架设完成后,将承缆钢绳与其在建始岸卷扬机处连接,并不断地放承缆钢绳,通过巫山岸卷扬机的收绳将承缆向巫山岸牵引,同时在建始岸一侧在承缆绳

3、通过索鞍后,将电缆与之附着,直至电缆到达巫山岸。2.5将φ95高压电缆通过圆丝(或其它牢固绳材)附着于钢绳上,每间隔1.0m作一道附着,同时附着处电缆外应包扎一层橡胶皮以保护电缆,附着绑扎务必牢固可靠。2.6当电缆到达巫山岸后,及时将承缆钢绳锚固于相应的位置。3、安全保障措施3.1施工前,对卷扬机及相关机具进行检修,务必确保其正常运行。3.2交通船拖带钢绳时,在港监部门的协调下,中断水上交通,上、下游分别设置一条警卫船。5第页架空过江电缆施工方案四川路桥巫峡长江大桥项目经理部3.3带缆交通船应有足够的动力,在完成钢绳及电缆的连接后,卷扬机收紧钢绳应迅速,当钢绳达到距

4、水面50m时,方能开放交通。三、承缆钢绳受力计算1、基本资料1.1承缆钢绳直径:φ28mm;电缆直径:φ95mm。1.2荷载:1)钢绳:g1=27.68N/m2)电缆:g2=70.00N/m3)风载:基本风压:P0=1/1.6V2(V—风速26.3m/s)=1/1.6×26.32=432(Pa)计算风压:P=K1K2K3K4P0K1—风速频率换算系数0.85。K2—风载体型系数1.30。K3—风压高度变化系数1.56。K4—地形、地理条件系数1.40。P=0.85×1.30×1.56×1.40×432=1042.5(Pa)每延米风载:g3=P×(0.028+0.09

5、5)=128.23(N/m)1.3跨度:L=660m;矢高:fm=L/13=50.77m1.4φ28mm钢绳破断拉力:[T]=374kN5第页架空过江电缆施工方案四川路桥巫峡长江大桥项目经理部2、承缆钢绳计算2.1承缆钢绳均布荷载:G=[(g1+g2)2+g32]1/2L×10-2=[(27.68+70.00)2+128.232]1/2×660×10-3=106.39(KN)2.2水平力:Hm=GL/(8fm)=(106.39+660)/(8×50.77)=172.88(KN)2.3竖向力:Vm=G/2=106.39/2=53.20(KN)2.4承缆钢绳张力:Tm=

6、(Hm2+Vm2)1/2=(172.882+53.202)1/2=180.88(KN)2.5承缆钢绳安全系数:K=[T]/Tm=374/180.88=2.073、锚桩设计计算3.1基本资料:架空过江高压电缆承缆钢绳后锚采用钢筋砼桩式锚。1)桩径D=120cm2)桩深h=2.50m3)桩身砼为C30砼;5第页架空过江电缆施工方案四川路桥巫峡长江大桥项目经理部配筋:主筋为Φ16,间距15cm;箍筋φ8,间距10cm。3.2桩身受力计算V01)H0=Tmcosα=180.88×cos8.75°=178.77(kN)H0V0=Tmsinα=180.88×sin8.75°=2

7、7.52(kN)Tm2)水平力H0作用下桩的稳定①桩自重作用下基底摩擦力f1=Mg=0.5×70.68=35.3(kN)②桩前孔壁抗力f2=s0[σ](S0=0.5πDh=4.7m2)=4.7×150=705(kN)③抗滑安全系数K滑=(f1+f2)/H0=(35.3+705)/178.77=4.14>[K]=1.5④桩身抗剪强度计算T=H/S=178.77/(1202π/4)=0.157Mpa<[T]=3.3Mpa5第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