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马月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马月

ID:36357657

大小:21.3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0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马月_第1页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马月_第2页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马月_第3页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马月_第4页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马月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马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七年下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沈阳市沈北新区152中学   马月一、教学思想:历史学科是以人及其社会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历史事实的存在,更要对此进行价值评判。所以历史教学要遵循人文主义思想,通过学习历史养成正确的学习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民族意识、科学意识、道德意识和国际意识。二、教学内容:1、内容: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介绍了科举制在隋唐两朝建立完善的过程,阐述了五位隋唐帝王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并介绍了科举制

2、度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2、内容解析:隋朝废除了以前按门第选官的制度,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标准和依据,开启了后世之先河。也为深入学习明清八股取士做了铺垫。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之前介绍的《繁盛一时的隋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分别从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开明来讲述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科举制度的创立》则是在制度的创新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上,体现了隋唐的繁荣与开放,并成为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环境下的必然产物。无论是政治的开明、人口的流动、经济的富足、文化

3、的发展都为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备提供了保障和可能。本节课的学习也更好的理解隋唐的繁荣与开放。基于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为:隋唐科举制度的形成的过程及影响。三、目标1、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隋唐时期形成了科举制;能概括出隋唐皇帝为科举制的建立与完善做出的贡献。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讨论的形式解决科举制逐步完善的过程、科举制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以及科举制在隋唐创建完备的社会成因等问题,培养学生从论从史出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是隋唐制度创新的体现,让学生认识

4、到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让学生知道,今天世界各国的考试都起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1、目标解析: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只是单纯的的知识教育,而应该是知识、能力、情感三维一体的完整体系。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具象化的事物为切入点,以抽象化的逻辑分析为突破口,以最终实现由理生情的情感培养需要。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难点: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形成的社会根源2、诊断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在12—13岁之间,由于年龄和知识积累的限制,对逻辑关系和理性分析能力不足,逆向思维难于正向思维,所以科举

5、制带来的影响,通过史料得出结论应该不难。而对隋唐科举制背后的成因,他们理解起来会有一定困难,所以要因势利导,从隋唐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来综合理解科举制的社会成因。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1、教学资源:多媒体2、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史料,提供学生最直观的认识。六、教学过程设计1、以科举废除百年祭,引出课题。多媒体显示:科举制创立相关人物照片,并配以文字简要说明。让我们把时空倒转到110年前的北京,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危亡和社会的急剧动荡之中,大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而在这个时候,清政府内部的管理层,

6、掀起了一项重大议题的巨大争议和波澜,而争执的核心便是关于千年科举的存废问题。在对科举的深情的历史情结和矛盾丛生的争执中,1905年9月,慈禧终于颁布诏书,废除科举。中国千年科举悲剧谢幕。设计意图:时下,对科举制废除的相关争议又起波澜,时当科举废除的110周年,从1905年的民族往事为切入点,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好奇,既能烘托课堂气氛,更能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巧妙衔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今及古,思考:什么是科举制?2、自主、合作,突出重点。在“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这两部分内容的学习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

7、成预设目标,通过一些史料,让学生得到结论。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课前充分预设,做好设计,并能运筹帷幄。提出这样的疑问“魏晋以来用门第出身选官有何弊端?”,让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创立的必要性;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科举制形成于隋炀帝时期而不是隋文帝时期?”,加深学生对“制度”这一词汇内涵的深层理解;提问“隋朝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吏带来的变化?”提供给学生三种角色,以特定身份表达对科举制的看法和阐述其给自身带来的变化,从而认识到科举制对不同阶层的作用。在完成唐朝如何完善科举制这一目,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形

8、成答案,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锻炼学生总结、归纳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适时质疑、追问、点拨,在分析的过程中完成对科举制创立、完善过程的掌握。在这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广泛参与课堂讨论,这是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基本原则。在科举制的影响这一部分,通过提供一些史料,让学生总结归纳。启发和拓展学生思维,并从多元角度评价科举制。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