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

建设有中国特色

ID:36363487

大小:2.38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10

建设有中国特色_第1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_第2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_第3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_第4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设有中国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6.(2016·宁波)学习历史要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下表各组中两事件之间存在密切历史关联的有(D)组别事件一事件二①张骞出使西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③鸦片战争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2.(2016·株洲)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有(D)①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④制定爱国统一战线的政策.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6.(2016·泰安)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C)A.以阶级斗争为纲B.资产阶级自由化C.“两个凡是”的方针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5.(2016·天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B)A.中共八大召开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中共十二大召开D.中共十四大召开7.(2016·广安)下列哪一城市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史上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D)A.上海

3、B.深圳C.南京D.厦门13.(2016·龙东)“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者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B)A.中共十五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27.(2016·福州)(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

4、,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摘自《复兴之路》(中)(1)据材料一,图7中“改革”依据的是哪一部法律?(2分)(2)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3分)(3)据材料三,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的原因。(4分)(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3分)1727.(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分)(2)农业合作化运动。(3分)(3)有利于发挥集体统

5、一经营的优越性: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每点2分,共4分)(4)农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要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等。(3分)9.(2016·湖州)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中表示,小岗村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阅读年代尺,回答问题:(1)请将年代尺中的A处补充完整;(2)对照“改革开放的历程”,运用具体史实分析小岗村发展变化的原因;(3)综观改革开放的历程,我国在各个方向取得了巨大成就.列举一个方面加以阐述。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6、,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道路。(3)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解决了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等。(只要列举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即可) 27.(2016·潍坊)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

7、的演进》(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哪一举措体现了作者的观点?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都挣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革”悲剧.-----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什么?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大事图表历届人大立法情况历届人大  立法

8、数量(条) 五届人大 60 六届人大 63 七届人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