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施工工艺(规范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规范标准)

ID:36371621

大小:4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0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规范标准)_第1页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规范标准)_第2页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规范标准)_第3页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规范标准)_第4页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规范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规范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料管暗敷设要求:3.3.1.1暗敷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料管暗敷设要求:3.3.1.1暗敷管宜采用金属管或阻燃型硬质(PVC)塑料管,预埋在墙体中间的暗管内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的暗管内径宜为15~25mm。直线布管30m处应设置拉线盒或接线箱。3.3.1.2暗配管制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多于二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在弯曲布管时每间隔15m处,应设置暗拉线盒或接线箱。3.3.1.3暗配管转弯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

2、3.3.2金属线槽地面暗敷设要求:3.3.2.1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可根据其尺寸不同,按一层或二层设置,应至少预埋二根以上,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3.3.2.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6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拉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3.3.2.3拉线盒应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采取防水措施。3.3.2.4线槽宜采用金属管引入分线盒内。预埋金属线槽见图3.3.2.4所示。有关地面金属线槽安装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要求施工。图3.3.2.4预埋金属线槽示意图3.3.3格形楼板下暗敷设格形线槽和沟槽要求:3.3.3.

3、1格形线槽与沟槽构成请见图3.3.3.1所示。图3.3.3.1格形线槽与沟槽构成示意图3.3.3.2沟槽和格形线槽必须沟通。3.3.3.3沟槽盖板可开启,并与地面平齐,盖板和信息插座出口处应采取防水措施。3.3.3.4桥架敷设要求:3.3.4.1桥架水平敷设时,吊(支)架间距一般为1.5m~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3.3.4.2桥架及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50mm。3.3.4.3桥架及槽道水平度过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3.3.4.4垂直桥架及槽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

4、m。3.3.4.5两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3.3.4.6吊(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平整,排列整齐,固定牢固,无歪斜现象。3.3.4.7金属桥架及槽道节与节间应接触良好安装牢固。3.3.4.8金属桥架安装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要求施工。3.3.5金属线槽敷设或阻燃型塑料线槽敷设有关安装施工工艺,请按有关章节要求施工。3.4盒、箱稳注要求:3.4.1信息插座安装;3.4.1.1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有直立生活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严密防水、防尘。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平齐。3.4.1.2安装在

5、墙体上,宜高出地面3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3.4.1.3信息插座底座的固定方法以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扩张螺钉、射钉等方式。3.4.1.4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3.4.1.5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3.4.1.6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3.4.2交接箱或暗线箱宜暗设在墙体内,预留墙洞安装,箱底高出地面宜为500~1000mm。3.5设备安装:3.5.1机架安装要求:3.5.1.1机架安装完毕后,水平、垂直度应符合厂家规定。如无厂家规定时,垂直度偏差不应

6、大于3mm。3.5.1.2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完整清晰。3.5.1.3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应按设计图的防震要求进行加固。3.5.1.4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留有1.5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0.8m,以便于安装和施工。3.5.1.5壁挂式机框底距地面宜为300~800mm。3.5.2配线设备机架安装要求:3.5.2.1采用下走线方式、架底位置应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3.5.2.2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应大于2mm。3.5.2.3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3.

7、5.3各类接线模块安装要求:3.5.3.1模块设备应完整无损,安装就位、标志齐全。3.5.3.2安装螺丝应拧牢固,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3.5.4接地要求:安装机架,配线设备及金属钢管、槽道、接地体,保护接地导线截面、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压接处牢固可靠。3.6缆线敷设:3.6.1缆线敷设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3.6.1.1缆线布放前应核对型号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3.6.1.2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3.6.1.3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

8、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3.6.1.4电源线、信号电缆、对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3.6.1.5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