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寒武纪叠层石的地层展布及控制因素分析

豫西寒武纪叠层石的地层展布及控制因素分析

ID:36371924

大小:3.05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0

豫西寒武纪叠层石的地层展布及控制因素分析_第1页
豫西寒武纪叠层石的地层展布及控制因素分析_第2页
豫西寒武纪叠层石的地层展布及控制因素分析_第3页
豫西寒武纪叠层石的地层展布及控制因素分析_第4页
豫西寒武纪叠层石的地层展布及控制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豫西寒武纪叠层石的地层展布及控制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5卷第1期地质调查与研究Vol.35No.12012年03月GEOLOGICALSURVEYANDRESEARCHMar.2012豫西寒武纪叠层石的地层展布及控制因素分析常玉光,孙凤余,王敏,杨小伟,尚阳(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3)摘要:在河南省西部寒武系的渑池-登封小区,共出露23层叠层石,主要集中在馒头组、张夏组和三山子组。笔者在逐层详细描述该叠层石外部宏观形态和地层展布的基础上,分析了叠层石上下地层岩相变化,找出寒武纪叠层石地层展布的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认为影响叠层石地层展布的主要因素有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和后生动物干扰等,并讨论

2、了叠层石生长与核形石、竹叶状灰岩和后生动物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叠层石与后生动物共生的生态位观点。关键词:叠层石;岩相变化;地层展布;控制因素;寒武纪;豫西中图分类号:P53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135(2012)01-0016-061引言局部构造,构造样式多样,其类型和展布又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豫西地区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震旦在地球早期生命演化过程中,叠层石-微生物系、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古近系、新近席生态系统主宰地球海洋近30亿年,叠层石作为微系、第四系。依据寒武纪前古地理和古构造格局,寒生物岩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沉积构造

3、,其中记武纪岩性组合、沉积特征、岩相和沉积环境、生物群录了大量的微生物、环境、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方落等进行的综合分析,华北地层区寒武系划分为太[1]面的信息。叠层石的发现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行山分区、豫西分区及豫东平原分区,其中豫西分区史,在这两百多年中,人们对叠层石的认识在不断的划分为渑池-登封小区、灵宝-鲁山小区、叶县-确[2,3]深化和发展。Kalkowsky(1908)首先定义了“叠[11]山小区和卢氏小区。层石(Stromatolite)”这一术语,主要用来描述生物本文研究的寒武系叠层石主要分布在渑池-登[4]成因、成层、钙质的岩石构造,现在一般认

4、为叠层石封小区(图1),以登封关口剖面为主要观察剖面,辅是一种成层的生物沉积构造,由蓝细菌、真核藻类和以渑池任村剖面。上述剖面寒武纪地层发育连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的周期性矿物沉淀、沉积物早寒武世的辛集组为海侵初期的砂砾岩,朱砂洞组[5-7]捕捉和胶结作用所形成。为滨-浅海白云岩,早中寒武世馒头组为潮坪相碎目前,我国叠层石的研究相对集中在元古宙、少屑岩(主)和碳酸盐岩(次)沉积,中寒武世张夏组和晚量新生代和现代,对于古生代等其它时期叠层石研究[12]寒武世的三山子组为滨-浅海碳酸盐岩。地层中[8-10]的报道较少。近年来,作者等在河南省西部的登微生物碳酸盐岩

5、丰富、出露良好、露头新鲜,相关层封关口、三门峡渑池等地发现大量寒武纪叠层石,宏位上,叠层石、微生物岩等比较发育。观形态特征明显,多为半球状、大柱状、细柱状、包心菜状、丛状和微型柱状等,常见分叉,共出露23层。3豫西寒武纪叠层石的形态和地2地质背景层展布豫西地质构造区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渑池-登封小区寒武纪地层出露连续,经逐层期等多期构造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多期构造叠加的实测和详细观察,共观察到23层叠层石,其中辛集组收稿日期:2011-11-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豫西寒武纪沉积底质变革与遗迹方式响应(41072003);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

6、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豫西寒武纪叠层石沉积特征研究(OTMP1002)作者简介:常玉光(1976-),男,副教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沉积学和遗迹学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E-mail:changyg@hpu.edu.cn。第1期常玉光等:豫西寒武纪叠层石的地层展布及控制因素分析17图1豫西寒武系地质分区及剖面位置图Fig.1MapshowingthestratigraphicregionsandsectionlocalitiesinCambrian,westernHenanProvince左上图和右图分别为渑池和登封地区寒武系剖面位置:ab为渑池任村剖面位置

7、,cd为登封关口剖面,ef为登封王窑剖面;左下图分区:I1231.太行山分区;I2.豫西分区;I3.豫东平原分区;I2.渑池-登封小区;I2.灵宝-鲁山小区;I2.叶县-确山小区;I42.卢氏小区和三山子组c段未发现叠层石,具体出露地层及岩相的大柱状叠层石,被0.3cm的红色薄泥层打断,上部变化见图2。为10cm的半球状叠层石,底为3~10cm的竹叶状灰3.1朱砂洞组叠层石的外部形态与地层展布岩层,叠层石间夹不规则土黄色竹叶状灰岩和叠砾。渑池-登封小区关口剖面朱砂洞组为一套灰第二层:灰白色夹浅红色缓波状、半球状、柱状岩、白云质灰岩,在第二层出露厚250cm的密

8、集丛状叠层石层,厚约60cm。自下而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