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递、比热容课件

热传递、比热容课件

ID:36376625

大小:1.01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10

热传递、比热容课件_第1页
热传递、比热容课件_第2页
热传递、比热容课件_第3页
热传递、比热容课件_第4页
热传递、比热容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传递、比热容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复习巩固1、什么叫做内能?2、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3、由课本P41图12-20可知“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是什么?第3节热传递比热容一杯热水,很烫人,放在桌子上凉会儿再喝在这个过程中,热水的温度,内能;杯子周围的空气的温度,内能。升高降低增加减少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就是。热传递______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热传递1、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勺的内能。2、食品放入电冰箱,温度,内能。3、在太阳的照射下,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它的内能。降低增加升高减少升高增加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在上述过程中物体的内能是如何转移的?火人能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能量内

2、能温度高温度低能量从同一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能量内能温度高温度低热传递的条件是:热传递的方向是:热传递的实质:存在温度差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能量的转移思考分析内能的转移热传递什么时刻停止?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间,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热平衡状态1、热传递时,温度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2、热传递时,能量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3、热传递时,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4、当两个物体的内能相同时,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了5、当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时,它们之间就不发生热传递了请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3、(√)当堂巩固: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用符号Q表示。吸收热量可写成Q吸放出热量可写成Q放由热量的定义可知:热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有意义.我们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而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热量:热量的单位与能量的单位相同,也是焦(J)友情提醒:“吸热”和”放热”是我们以前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就已经接触过的物理现象,现在具体研究在此过程过涉及到的三个物理量:温度、热量、内能,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低),内能越大(小);同一物体吸收(放出)了热量,内能变大(小),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例如:0℃的冰吸热熔化成

4、0℃的水后,内能增加,温度不变。请同学们一起来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1、能是物体做功的本领,所以物体没有做功,就没有能2、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3、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4、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当堂巩固:1、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B.水沸腾时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物体的温度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B2、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1、物体温度高时比温度低时含有的热量多2、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3、物体吸收

5、了热量,内能就会增大;反之,内能就会减少。(×)(×)(√)活动:探究不同物体吸热升温的现象情景再现同样都是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为什么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不一样呢?提出问题初夏,小明和小华去海边游玩。中午,他们赤脚走在海边的沙滩上,觉得沙子很烫;当他们跳进海水中时,却觉得海水较凉。可能是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的缘故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太阳沙滩海水搅棒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1、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描绘在图12-24中。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描可得出哪些结论?自学课本P45,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做比热容?用什么符号表示?单位是什么?2

6、、为什么说“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3、水的比热容是多少?表示什么意义?4、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了吗?5、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6、吸热和放热的公式是什么?7、完成课本P46例题,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当堂训练1、课本P47第3题。2、将课本P48第4、5题做在作业本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