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第3版略

(理学)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第3版略

ID:36391253

大小:19.55 MB

页数:92页

时间:2019-05-09

(理学)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第3版略_第1页
(理学)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第3版略_第2页
(理学)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第3版略_第3页
(理学)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第3版略_第4页
(理学)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第3版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学)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第3版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cellularsignaltransduction)第一节概述一、细胞通讯(cellcommunication)(P218)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一)方式1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contact-dependentsignaling)3通过间隙连接或胞间连丝使细胞质相互沟通细胞分泌化学信号的作用方式内分泌(endocrine)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n

2、euronalsignaling)通过分泌外激素传递信息两个与信号传递有关的概念1、信号传导(cellsignaling)P220强调信号的释放与传递,包括细胞通讯的前两个过程:①信号分子的合成和释放;②信号分子向靶细胞运输。2、信号转导(signaltransduction)强调信号的接受与放大③靶细胞对信号分子的识别和检测;④活化受体启动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径;⑤细胞内信号作用于效应分子,进行逐步放大的级联反应,引起效应。⑥信号的解除,细胞反应终止。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信号转导的一般模式(二)信号分子与受体(p220)1.信号分子(signalmolecule)亲水性信号分子——神

3、经递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局部化学递质、大多数激素,介导短暂的反应,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前列腺素为脂溶性,但不能穿过质膜,与表面受体结合亲脂性信号分子——甾类激素(皮质醇、雌二醇和睾酮)和甲状腺素,介导长时间的持续反应,与细胞内受体结合气体信号分子——NO、CO、乙烯等(p130)2.受体(receptor)(p221)(1)概念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多为糖蛋白,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配体结合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细胞内受体离子通道耦联受体细胞表面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连受体三种类型的细胞表面受体(2)特点◆结合特异性◆效应特异性◆受体交叉(recepto

4、rcrossover)◆可逆性◆特定的组织定位(3)类型(4)反应的复杂性3.第二信使(secondmessengers)与分子开关(molecularswitches)由细胞表面受体接受信号后转换而来的第一个细胞内信号称为第二信使。(p222)cAMP、cGMP、1,2-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G)、1,4,5-三磷酸肌醇(inosositol1,4,5-trisphosphate,IP3)、Ca2+。在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中,对信号通路的激活或失活起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分子称为分子开关(p224)。常见的有两类:蛋白激酶GTP结合蛋白G蛋白作为分子开关:G蛋白

5、的活化和失活二、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一)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1、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特异性识别信号跨膜转导信号放大细胞反应终止或下调2、参与信号传递的蛋白①转乘蛋白(relayprotein)②信使蛋白(messengerprotein)③接头蛋白(adaptorprotein)④放大和转导蛋白(amplifierandtransducerprotein)⑤传感蛋白(transducerprotein)⑥分歧蛋白(bifurcationprotein)⑦整合蛋白(integratorprotein)⑧潜在基因调控蛋白(latentgeneregulatoryprotein)(二)细

6、胞内信号蛋白的相互作用借助蛋白质模式结合域(modularbindingdomain)特异性介导。(三)信号转导系统的主要特性1、特异性2、放大作用3、信号终止或下调4、细胞对信号的整合作用细胞的命运取决于对胞外信号的特殊组合进行程序性反应第二节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一、细胞内核受体及其对基因表达的调节细胞内受体属于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p228)激素结合位点(C端)DNA或Hsp90结合位点(富含Cys、锌指结构)转录激活结构域(N端)(A)细胞内受体蛋白作用模型;(B)几种胞内受体蛋白超家族成员甾类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两步反应阶段:(p229)初级反应阶段:直接活化少数特殊基因转

7、录,发生迅速;次级反应:初级反应产物再活化其它基因产生延迟的放大作用。二、NO作为气体信号分子进入靶细胞 直接与酶结合第三节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一、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和激活(p231)1.GTP结合蛋白的种类异三聚体G蛋白(heterotrimericGproteins)低分子G蛋白(monomericGproteins)如Ras家族、Rho家族、Rab家族,约150个A.G.Gilman和M.Rodbell因G蛋白的发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