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题研讨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题研讨活动

ID:36401442

大小:139.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5-09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题研讨活动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题研讨活动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题研讨活动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题研讨活动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题研讨活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题研讨活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 专题研讨活动说课评课学科年级执教者评课语文二年级孙君琳刘红军数学五年级周海南高雁英语五年级苏莉静吴瑾芬自然一年级李群倪婷语文六年级王辉肖静数学六年级纪智陈银国英语六年级陈美红樊静(一)背景(为什么做?)(二)主题(怎么做?)(三)反思(如何做好?)【背景】“为什么”做历来是“做什么”、“怎么做”和“如何做好”的必要前提。(一)基于政策(二)基于学校(三)基于研究【背景】(一)基于政策教育部提出中小学全员培训以校本为主;“十一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学校.校本教

2、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市教委还规定“十一五”师训工作中校本研修课时量不得少于50%。46号文件中——提高课堂有效性。(二)基于研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了解我校目前教与学的现状。建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教学活动。以“理论引领、同伴互助、行为跟进”方式,切实推进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三)基于学校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重要抓手。“待遇提升、专业提升、文化提升”。【我们的做法】(一)本次专题研究的框架设计(二)本次教研活动的特点框架设计:确立新背景下“有效课堂”的研究

3、主题教研大组长(培训)备课组进行行动研究备课组反思与调整行动研究反思与总结教研组推荐:小学:赵亮、(小)张静、李群、韩国勇徐瑛、周群、张琴、孙君琳、沈莉施国萍(10位)初中:王辉、谢晔瑾、纪智、陈美红、袁剑鸣、王丽杰(6位)在推进此项研究活动中,我们采用了以上的循环节,要求整个主题的研究过程要达到2次以上。校长室、教导处、教研大组深入组内听课、评课、磨课,营造了学校的教研气氛,为教师相互了解和学习搭建了舞台。显示了备课组的凝聚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本次活动特点●从关注活动的结果转入关注过程的实施。——关注的重点

4、是“行为”。●教研组与备课组相互配合决定了活动的有效性。——目的在于改进,而不是鉴定。●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教研模式的尝试。——是一种对话,协商和建构的过程。【反思】何谓“反思”?概而言之,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1、教师观课视角走向能力为本1982年主要视角2007年主要视角目的要求根据教

5、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按照班级实际和学生情况,使提出的教学要求恰如其分整节课的每一环节始终围绕着教学目的和要求展开,不能脱离教学主题关注技能、认知和情感,体现学生发展的目标把握学科本质,明确具体要求教学要求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尊重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内容组织突出重点,主次结合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讲究教学层次,注重内容布局、连接顺序和张弛节奏的设计内容选择与目的要求相适应重点突出、容量适度且具弹性合理的知识建构方式与难点、关键的处理教学训练的有层次安排概念教学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通过观察、类比、

6、归纳、推理等方法形成正确概念运用适当的变式训练,使学生深刻而灵活地掌握和应用概念适当归纳,把新概念纳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之中,并重视复习巩固突出基本概念,表述清晰,学生理解程度高基本技能定位正确,学生能有效掌握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述和大运动量训练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节教学的节奏与步调(1)教师观课视角十点变化【资料】能力培养重视数学问题思考过程和方法的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原理,举一反三教师通过教学指引和示范,积极影响和促进学生在智力、能力和学习品质等某些侧面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利用课堂生成资源,鼓励

7、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尝试、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针对学生行为变化灵活应变师生配合注意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的结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以全班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为依据,并注意从教育与发展的角度,让各类学生都能积极思维教师指导适当,学生热情配合,课堂气氛和谐教态亲切自然,接纳学生的感情学生思维活跃,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调控师生、生生双向交流与沟通得当教法特点把教与学,讲述和探究合理地结合起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随时调节教学其它经验和理论的正确运用

8、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启发式教学创设学习情境,引导体验探究倡导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合适与必须的模型、演示或多媒体的运用教学效果学生在获得和应用知识方面显示良好的反应提问与书面检查正确率高听课教师对这节课的直觉印象好教学目的及其预定的具体要求达成度高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热情投入,潜能得到发挥课堂时间充分利用,活动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提高后续学习的水准①原先只是强调教学目的要求“不脱离主题”、“恰如其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