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真情实感”

高考作文的“真情实感”

ID:36407850

大小:8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0

高考作文的“真情实感”_第1页
高考作文的“真情实感”_第2页
高考作文的“真情实感”_第3页
高考作文的“真情实感”_第4页
高考作文的“真情实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的“真情实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作文的“真情实感”学习目标1、理解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2、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要抒发真情实感3、写作时表达真情实感一些具体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在文章中表达真情实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评讲法讨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版块1、教学导入(以两首诗引入教学内容)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我们先来看两首诗。出示两首诗。(——打出屏幕1)。生(齐读)师:一个起于陇亩,力拔山兮,战暴秦,闻诸侯,分封天下,自号霸王;一个出生低微,进咸阳,战垓下,威震四海,一统天下。一个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这是一个失败者的悲情;一个是

2、志得意满、气吞山河,但苦于国势弱小,有着守业艰难的忧情。两首诗都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时至今日,这两首诗歌仍能带给我们强烈的心灵震憾和无限的想象空间。然而,据史书记载,刘项并不爱“读书”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刘邦云:“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唐代诗人章碣也有诗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按今天的标准看,就是俩“粗人”。奇怪的是,从古到今,多少饱读诗书、皓首穷经的儒者,都未能留下让后人记住的片言只语,偏偏这二位“不

3、读书”、“没文化”的粗人的歌声却在中国历史的苍穹回荡传响。在千年文学史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知道是为什么吗?生2——文涛,能能说说吗?生3徐淳露、(杨艳)同学你能说说吗?——真情师;你的看法是对的。正如有人说,刘项两人是“发乎其中而不自知”,(——打出屏幕2)。他们不是为作诗而作诗,而是思想感情到了按捺不住的时候,才作起诗来。“诗言志,歌咏言。它是真性情、真感受,流于内心,发乎自然。所谓“情到真处文自工。(板书)”【小结板书】“情到真处文自工”时间5-分钟第二板块2、作文导练师:然而,从遥远的历史天空回到我们现实的大地。

4、却让我们唏嘘不已。每年一到6月7日上午,中国古代名人纷纷被我们的考生招来,忙得不可开交:屈原不断跳下汨罗江;项羽不停地刎颈;而韩信呢,干脆赖在胯下不起来了……真是累死屈原,忙杀项羽,辱没韩信,拖垮了东坡和渊明。这种只有古人思想,而无自己思想;只有古人情思,而无自己真情的这种借古人说事的不良文风,已遭到阅卷专家在内的许多有识之士的批评。他们大声疾呼:归来兮,真情!有一种观点,高考作文有材料和题目要求的限制,真能心有所悟而倾情于文吗?那么,高考作文真的离“真情实感”很遥远吗?(——打出屏幕3)。请同学们看一下发下来几篇考场作文

5、。课前,我请同学们就自己的阅读感受预先打分的。都做了吧!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说说打分的理由。分析第一篇考场作文:——给班主任老师的一封信生3:第一篇我打分。理由是生4:第一篇我打分。理由是师:现在看阅卷专家是怎么说的?(打出屏幕4)【阅卷专家】——齐读这是一位考生写给班主任的一封信,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它能获得满分,不是靠巧妙的、精美的语言,也不是靠曲折的故事、生动的场景,而是靠作者的那支无矫情,不造作的笔,靠那份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然而取悦人、折服人的情感!现在,我们从文章中摘录几句反映作者情感脉络的句子请唐璜韵同学读一

6、下。读出语气,读出情感(打出屏幕5)•高考在即,忧虑与紧张总陪伴在我的左右•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坐在了电话机旁•七点,七点半,八点半,老师怎么还不来电话•一晚上始终无电话铃响•老师,您说要来电话呀!为什么不来?您说过的话,难道不算数吗?读的真好,通过你的朗读,我们更能感受到,这里不是作者“为赋新词强说愁”,完全是情感的真诚表白,没有丝毫矫揉造作的痕迹。也许就是这,深深地打动了阅卷老师,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高考前,这位考生很希望自己尊敬的老师给自己以鼓励与安慰,然而,由于老师的偏心和不守信用,使得她非常失望和伤心,于是借”

7、这静谧的考场,在蝉鸣与风声的陪伴下,向自己的老师”吐一吐心中的话。)时间5分钟分析第二篇考场作文:怀想天空生5:第二篇我打分。理由是:生6:理由是:师:一篇作文四种分,你信吗?(打出屏幕6)[评分内情]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

8、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何教授为了引起阅卷老师的重视,他专门为此文写下了详细的评语。现在我们具体看一下。(出示屏幕7)注:刘莎——读文章读出情感毛鸣浩——读评语。读出“夫子遇到良材”的欣喜之情。【改判理由】——(出示屏幕7)——学生齐读此文很典型,不事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