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城乡住房重建规划

通江城乡住房重建规划

ID:36409765

大小:3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0

通江城乡住房重建规划_第1页
通江城乡住房重建规划_第2页
通江城乡住房重建规划_第3页
通江城乡住房重建规划_第4页
通江城乡住房重建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江城乡住房重建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通江县城乡住房重建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县域概况通江县位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居北纬31°39′~32°33′,东经106°59′~107°46′之间。全县幅员4116.58平方公里。县域东接万源市,南邻平昌县,西靠巴州、南江二区县,北连陕西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属中、低山区,呈“三山夹两谷”地形。主要地貌类型有喀斯特地貌,河流沿阶地,中山岩溶地貌等类别。全县辖49个乡镇,524个行政村,总人口74万。距“5.12”地震震中汶川约349公里,距地震重灾区青川县约204公里。(二)受灾情况受“5.12”汶

2、川8.0级强烈地震影响,全县城乡住房受损1752户、10170间、26.27万平方米、受影响居住0.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562.11万元,其中,房屋倒塌52户、312间、0.75万平方米、受影响居住0.02万人、损失153.64万元;房屋严重破坏425户、2551间、6.25万平方米、受影响居住0.19万人、损失980.65万元;一般破坏1275户、7307间、19.27万平方米、受影响居住0.59万人、损失427.91万元。房屋损失特征:城镇为修建于70—80年代,砖混、装配式结构、以沙砖为主体材料,集中分布于旧城区;乡村主要为修

3、建于70年代,土木结构,主要分布于诺江镇、诺水河镇、泥溪乡等地。(三)规划依据1、《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以及国家和四川省其他有关城市规划的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和标准;2、《巴中市城镇体系规划》;3、《通江县城镇体系规划》、《通江县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乡镇的场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  二、总体思路和重建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科

4、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紧密结合市委“四大战略”、“五大突破”的工作思路,把灾后重建与城镇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布实施。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采取以受灾群众自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银行借贷、群众互助相结合的办法,妥善解决受灾群众住房问题,全力维护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二)基本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远近结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支持、自力更生,创新思路、分类指导,明确责任、分段落实,严格标准、规范建设,全面恢复、提高水平的灾后重建原则

5、。(三)重建目标灾后重建的总体目标是:集中人力、财力,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用8年的时间完成重建任务。前3年(2010年底前)全面完成地震灾区受损住房及设施的恢复和重建,达到受灾居民有房住、能够正常生活生产的基本保障;后5年(2015年底前),作为灾后重建发展提高阶段。将灾后产业重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产业布局与空间地理相结合、经济与地区优势和特色相结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市化步伐,达到又快又好的科学发展战略,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二、建设规划及实施步骤(一)建设规划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在依据各项法规、条例和相关技术规范的前提

6、下,结合通江实际,按照县城、乡、村、社进行分层编制。规划编制内容包括配套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住房三个方面。1、县城重建规划在城区规划范围内的受灾户,依据县城总体规划和个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规划编制。在城南、石牛嘴、城东、杜家坪和3.2公里控制小区所规划的没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居住区地段内根据受灾情况分别规划1—2个集中安置点。其中城镇居民可以采用集中联建的方式编制规划,农村居民在征求受灾户意愿和有利生活方便生产的原则下可以采用集中连片建设、分散建设及原址重建的方式编制规划。2、乡镇重建规划在乡镇场镇规划范围内的受灾户,依据本乡镇的场镇总

7、体规划,在规划的居住区且没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内根据受灾区域的情况分别编制规划。其中城镇居民可以采用集中联建的方式编制规划,农村居民在征求受灾户意愿和有利生活方便生产的原则下可以采用集中连片建设、分散建设及原址重建的方式编制规划。3、村重建规划农村住房重建规划依据当地的村庄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行规划编制。规划编制在有利生活,方便生产且避让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地段的前提下,结合受灾户意愿,可采用集中连片建设、分散建设及原址重建的方式编制规划。同时结合新农村的建设,尽可能把安置房规划在交通便捷、有利生活方便生产的道路沿线。在安置规划中对受

8、灾严重、涉及面广、耕地损毁多的村,以村为单位,通过对土地调整,结合以上三种安置方式进行规划编制;对受灾面小、程度轻微的以社为单位结合以上三种安置方式进行规划编制。(二) 实施步骤1、第一阶段以恢复重建为主,为期三年(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