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影响解析研究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影响解析研究

ID:36409982

大小:9.91 MB

页数:111页

时间:2019-05-10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影响解析研究_第1页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影响解析研究_第2页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影响解析研究_第3页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影响解析研究_第4页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影响解析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影响解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影响解析研究姓名:韩秀荣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海洋化学指导教师:王修林20090601中围海洋人学博.I:学位论文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影响解析研究摘要我国东海长江口及杭州湾附近海域,大约在北纬27--329N之间,等深线约30.50m之间,盐度26.30范围内,浮游植物的生物量较其邻近海域要高。这一方面造成了某些经济鱼类产卵和索饵场的形成,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该海域成为我国的赤潮多发区和底层水缺氧区。而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

2、除了与浮游藻类种群的生态学特点有关外,海水的温度、盐度、营养盐、光照、微量元素等诸多环境因子也会对其生长产生影响。对东海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而言,营养盐、温度以及由于由于泥沙含量造成的水体透光性不同等因素似乎是造成该海区浮游植物生物量较高的关键原因。但是,这些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尚没有多航次、多季节的大量调查数据来分析总结,尤其是各因子在浮游植物生长的相对影响程度没有直接的相关报道。因此,本论文针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影响程度不甚明确的问题,通过大面调查与培养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利用2002.

3、2007年共1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效应因子模拟计算方法,解析了营养盐、温度、浊度、盐度、石油烃、Cu、Pb、Zn、Cd等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揭示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总结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叶绿素的平面分布特征。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叶绿素浓度总体上呈现由河口、沿岸向外海先逐渐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的趋势。叶绿素高值区既没有出现在营养盐较高的近岸海区,也没有出现在透光性较高的

4、外海海区,其高值区大约在盐度(29.8+1.3)范围出现。在该范围内,叶绿素一般是呈斑块状分布的特点,总体上出现若干个高值中心,但高值中心的个数、数值及位置随季节和年代变化而略有差异。季节变化上,春、夏季较高,秋、冬季较低,且春、夏季的空间分布变异较大,局部海域的叶绿素浓度较高,冬季有向河口回缩的趋势。目前,研究海域的chla浓度整体上处于;长江U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胁l大l了影响解析研究较高水平,尤其是局部海域的浓度比历史资料要高。2、利用2002.2003年共5个航次的现场调查数据,应用主成分

5、分析方法,筛选出了影响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在提取的5个主成分中,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达30.2%,主要反映了长江径流等陆源输入对海区的影响,影响的环境因子主要包括营养盐浓度和水体透光性。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达17.4%,主要反映了温度和石油烃的污染状况。结合特征向量矩阵及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可以看出营养盐效应、水体光照及温度可能是影响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而重金属等其他污染要素相对影响较小。3、利用2002.2007年共14个航次的现场调查数据的主成分分析,进一

6、步证明了营养盐、光照和温度是影响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在提取的两个主成分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了长江径流等陆源输入对该海区的影响,解释了方差的50.9%,其中,营养盐和浊度是同源的,且均与盐度的符号相反。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了温度的影响,解释了方差的19.7%。因此,长江径流等陆源输入的影响(包括营养盐效应和水体透光性)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首要影响因素,其次温度效应的影响。4、在非线性转化为线性的基础上,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各主要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相对重要性。根据通径系数(

7、pathcoefficient,Pi)的大小可以看出,假如不考虑长江径流等陆源输入的影响,各环境因子对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的顺序依次是:磷酸盐(P04.P),硅酸盐(Si03.Si),海水浊度(Turbidity),溶解无机氮(DIN)和温度(ST)。5、应用生长效应因子原理模拟计算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叶绿素的平面分布情况。并分析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时空分布的主要控制因子。’在未考虑营养盐输入的情况下,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平面分布规律的相似性系数Sl为(O.67_+0.11),从数

8、值上分析,两者在O.01水平上呈显著的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O.56±0.21)。说明选择的效应因子计算公式及相应的参数基中田海洋人学博l:学位论文本合理。在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多个环境因子中,营养盐效应、光照效应和温度效应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其中,在不考虑营养盐补充的情况下,营养盐浓度效应和光照效应对浮游植物生长的贡献率相当,分别为45%和46%,温度的贡献率最小,约为9%。进一步分析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