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七结构竞赛细则

福建省第七结构竞赛细则

ID:36415156

大小:3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0

福建省第七结构竞赛细则_第1页
福建省第七结构竞赛细则_第2页
福建省第七结构竞赛细则_第3页
福建省第七结构竞赛细则_第4页
福建省第七结构竞赛细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第七结构竞赛细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福建省第七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细则一、竞赛题目、图1模型结构示意图二、竞赛内容设计能够承受模拟风荷载和指示牌自重的纸质交通标志杆结构模型,结构形式不限。竞赛内容包括:1、结构模型设计2、结构模型制作3、作品介绍与答辩4、结构模型现场加载试验三、竞赛要求1、参赛要求(1)参赛人员必须是我省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并组队参加。每支由2至3名学生组成,每位参赛者只允许参加一个参赛队;除了承办学校最多可以派出4支参赛队外,其它每所学校最多可派出3支参赛队,二级学院另可派最多不超过3支参赛队。各参赛队应独立进行结

2、构设计及模型制作。(2)每个参赛队只能提交一份作品并给作品命名。作品命名应健康向上、特点突出。(3)各参赛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竞赛活动,迟到或缺席者作为自动弃权处理。竞赛期间不得换人,若有参赛队员因特殊原因退出,则缺人竞赛。2、结构模型设计要求(1)结构模型设计书的内容应包括三个部分:设计构思、模型设计图纸和理论分析。a.设计构思应包括对作品的造型构思、结构体系的选择及其它有特色方面的说明;b.模型设计图纸应包括结构作品效果图、结构布置图、主要构件详图和节点图;c.理论分析应包括结构计算简图

3、的选取、内力分析、承载能力及破坏形式的估计等。6(2)结构模型设计书封面必须注明作品名称、参赛学校、参赛队员姓名和专业以及指导老师等。除封面外,其余页面均不得出现任何有关参赛学校名称和参赛队员姓名的信息(包括可能的隐含信息),否则该部分计零分。(3)结构模型设计书要求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五份于规定时间内交到竞赛组委会,逾期作为自动弃权处理。3、结构模型制作要求(1)模型制作材料模型制作材料由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各参赛队伍不得使用非组委会指定的其它任何材料,否则直接取消其参赛资格或比赛成绩。每队统

4、一配发以下材料:a.白卡纸(规格250克/张)4张;b.白乳(“金万得”牌)胶1瓶。(2)模型制作工具由竞赛组委会为每支参赛队现场统一提供相同规格型号的模型制作工具如下:a.美工刀2把;b.毛刷3把;c.丁字尺1把,铅笔1支,橡皮1块;d.1号图板一块;e.各队可自备部分制作工具。f.红色笔一支(用于标注夹持位置、加载板安装位置等)注:在结构模型制作过程中,不得将纸质杆件及胶水等材料带入模型制作现场,对于模型制作工具中的耗材用完后可以再申请领取。(3)模型技术要求1)模型制作要求各参赛队在设计和制

5、作模型时,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a.模型为纸质交通标志杆结构,结构形式不限,但应符合设计、安装与加载要求,并与计算书一致;模型与加载装置示意可参考图2。6f.必须注意上述各尺寸均为从结构构件最外边缘算起,而非从杆件轴线算起,各尺寸允许误差为±2mm。g.结构模型必须自成一体,不允许存在机构性部件,也不能利用加载装置或夹持装置作为结构模型的一部分。h.竞赛评委会在竞赛现场接受对参赛模型的质疑。凡经竞赛评委会现场检验认定,参赛模型用材、尺寸或结构体系不符合竞赛组委会要求的,一律取消比赛资格。i.结构模

6、型的夹持面上应用红色笔清晰标注出夹持面中轴线。2)夹持装置、模型放置平台、加载装置、位移传感器装置及其他条件a.夹持装置钢板宽度100mm,通过钢板角部的4个螺栓将模型固定在基座上,提供给模型的夹持高度可调(最大夹持高度为30mm)。c.加载水平杆可上下调节,可调节最低高度(至基座顶)为450mm,最大高度为650mm;通过模型放置平台的滑动调整夹持装置中心至A点距离,可调节最近距离为450mm,最远距离650mm。d.位移传感器行程为150mm。四、加载试验要求1、所有安装过程和加载过程均由参赛

7、选手亲自完成,如有需要,可请求工作人员协助完成,但工作人员不为安装过程和加载过程中的任何结果(包括失误)负责。2、加载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未经竞赛评委会允许的辅助工具。3、现场提供不同等级、固定规格的砝码!!!,砝码的等级与规格有:(1)重:2.5kg,高:25mm;(2)重:1.275kg,高:30mm;(3)重:0.25kg,高:12mm;4、刚度加载试验。按规定放置好竖向荷载、固定模型后,参赛者将第一级N1=2.5kg的水平荷载施加到模型上,开始加载后选手即不能触碰模型。持续15s后读取并记录

8、该位移δ。若模型在15s内(含15s)发生整体失稳、倒塌或位移超过允许值(90mm),则终止加载,模型加载试验分为0分。5、承载力加载试验。在N1的基础上,每件参赛模型还有2次加载机会(N2、6N3),加载荷载大小由选手现场自由确定。加载只能单调增加荷载,不允许先卸载后加载。每级加载后,必须持荷15s以上(不含15s)方能继续下一级加载。此外,在同一级荷载加载过程中,每次加载砝码的间隔必须小于5s。每个参赛模型最大加载荷载不大于7.5kg(以上均不含加载装置重量)。6、参赛模型在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