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评价课程设计

建筑安全评价课程设计

ID:36424763

大小:289.37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5-10

建筑安全评价课程设计_第1页
建筑安全评价课程设计_第2页
建筑安全评价课程设计_第3页
建筑安全评价课程设计_第4页
建筑安全评价课程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安全评价课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习报告实习名称:安全评价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卢洪伟专业班级:安全141指导教师:张永琴、何杨实习时间:2015.12.14~2015.12.27实习地点:校内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目录前言11总则21.1评价目的21.2评价依据21.2.1主要法律法规21.2.2主要技术标准及规范31.3评价范围41.4评价程序52XX小区建筑工程施工概况63建设工地重大危险源主要类型73.1重大危险源分类73.2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73.2.1引发重大危险源的因素73.2.2重大危险源分布73.2.3存在于施工自然环境中的重大危险源83.3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83.4建筑工地

2、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84建筑安全评价单元划分94.1建筑施工生产中各单元采用评价方法95定性、定量评价的选择105.1定性评价方法105.1.1防止高处坠落措施检查表105.1.2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检查表125.1.3高大模板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检查表145.1.4工程监理单位安全管理检查表175.1.5结构实体混泥土强度检查表195.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205.2.1脚手架坠落死亡事故树分析206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整措施建议237×××××工程安全现状评价结论247.1持续改进意见247.2评价结论25总结27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

3、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为认真贯彻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提高企业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水平,保护职工在生产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而实现企业生产的本质安全化。为此,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小组,对该矿井以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安全水平为主要目的的技术改造进行安全预评价。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小组,依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组织安全工程专业人员、指导老师按照《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及该建设工程的

4、可行性研究报告,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安全检查表法(SCL)、事故树分析法(FTA)等评价方法,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对该建设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进行分析、预测、评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安全对策措施,得出了评价结论。本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可作为该工程建设和改造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该工程项目“三同时”工作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管理的依据之一261总则1.1评价目的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

5、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安全评价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通过安全评价,对工程或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等过程中存在的事故和事故隐患进行系统分析,针对事故和事故隐患发生的可能原因事件和条件,提出消除危险的最佳技术措施方案,特别是从设计上采取相应措施,设置多重安全屏障,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或设备故障时,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也不会导致重大事故发生。(2)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在系统设计前进行安全评价,可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和危险在原材料及不合适的设备、设施,避免安全设施不符合要求或存在缺

6、陷,并提出降低或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系统设计后进行安全评价,可查出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早采取改进和预防措施。系统建成后进行安全评价,可了解系统的现实危险性,为进一步采取降低危险性的措施提供依据。(3)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安全评价,可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及其分布部位、数目,预测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及其严重度,进而提出应采取的安全对策措施等。决策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选择系统安全最优方案和进行管理决策。(4)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通过对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相关规定的评价,对照技

7、术标准、规范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现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1.2评价依据1.2.1主要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002.1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2008.5.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二十二号1989.12.26)(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60号2002.5.1)(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第二十八号1995.1.1)(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3.15)(7)《危险化学品

8、登记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5号2002.11.15)(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