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23

ID:36428139

大小:3.96 MB

页数:107页

时间:2019-05-0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23_第1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23_第2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23_第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23_第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23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2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岳麓书院博士生导师胡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国家社会篇)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国民个人篇)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国民层面上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

2、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讲清楚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讲清楚”:“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

3、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

4、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用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来化育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

5、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第二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中华文化的追根溯源:以人为本中华文化的确立首先是从“以神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化,这体现了一种理性而不是迷信。“以人为本”四个字首见于《管子》,但是这种思想却是从西周是产生的。从周王朝建立以来,中国文化就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全世界古代文明的文化都是“以神为本”,中国早期历史在商以前也是“以神为本”,但从西周开始,从周公封于鲁国开始,他的思想就从“以神为本”的文化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的文化。《尚书》

6、对历史文明的记载《尚书》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它记载了华夏民族刚跨入人类文明门槛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军国大事,而以典谟训诰誓词和命词的形式保存下来,流传开去。这也就是后来历史学家所称的“典谟训诰之文”了。《尚书》中的“典”,本为典册之意,但这里却包含着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的意思,如《尧典》,就是一篇记载尧、舜言论和事迹的重要著作。而所谓“谟”,就是谋,是指谋略、谋划、谋议,象《皋陶谟》的内容就是舜、禹和皋陶之间的政治谋议与对话。“训”就是训诫之词、教喻之词。《尚书》中的“诰”是较多的一类,如《大诰》、《康诰》、《酒诰》、《盘庚》、《梓

7、材》等。“诰”是上级对下级的讲话、训诫。至于“誓”是军队出兵前的宣誓之词,如《甘誓》、《汤誓》、《牧誓》、《费誓》等篇。而“命”就是“命令”,如《文侯之命》。上古时代对“天”的顶礼膜拜周代以前是指尧、舜和夏、商两期,包含了《虞书》《夏书》四篇和《商书》五篇。这九篇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当时统治阶级对神秘莫测的“天”的由衷崇拜和惶恐心态。人们把“天”理解为神灵意志的代表,无上权威的载体。《尧典》把人民按时播种耕耘说成是顺从上天旨意而行事的,对上天的惶恐与崇敬是很突出的。舜接受尧禅让而治天下,首先是“肆类于上帝,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通过祭天,首先把继位大事向上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