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业改革发展与展望

中国种业改革发展与展望

ID:36433165

大小:2.68 MB

页数:155页

时间:2019-05-09

中国种业改革发展与展望_第1页
中国种业改革发展与展望_第2页
中国种业改革发展与展望_第3页
中国种业改革发展与展望_第4页
中国种业改革发展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种业改革发展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种业的现状种业营销的创新如何自我成长祁县辉丰李革非。赢你还有梦想吗?梦想答题双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目前双惠的问题在哪里?我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最适合双惠的哪项工作?我对公司有什么要求?我能给公司解决什么问题?沟通的目的完善公司的营销策略完善公司的营销团队制定公司的营销计划落实公司的营销实施方案找到自己最擅长做的工作岗位制定出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计划●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改革开发30年来,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棉花、油菜、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总量均居世界首位,我们用占世界9%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农以种为先”,“一粒种子可以

2、改变一个世界”。改革开发30年来,中国种业的长足进步为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支撑改革开放30年粮食生产情况农业科技作用巨大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由80年代初27%提高到现在的51%优良品种功不可没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产的贡献率由1990’s的30%提高到了现在的40%以上报告提纲1发展历程2主要成效3前景展望4问题透视5对策措施1发展历程1.1产业形成阶段1.2转轨发展阶段1.3产业化发展阶段1.1产业形成阶段(1978-1995年)健全生产经营体系:基本特征——指令性,基本模式——“三位一体”、“四化一供”建立管理制度:种子管理条例推广杂交技术:杂交玉米、水稻、油

3、菜等1.2转轨发展阶段(1996-2000年)启动国家种子工程:“九五”投资30亿元开放部分种子市场:国内蔬菜种子市场放开,国际种业公司(瑞士先正达、美国岱字棉等)进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1.3产业化发展阶段(2001年以来)强化种子法规建设:颁布、实施《种子法》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国办40号文件形成统一竞争市场:打破指令性生产经营模式,确保企业自主生产经营权,促进种业市场统一、有序竞争探索良种推广补贴:从2002年的1亿元增加到100多亿元,覆盖了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2主要成效2.1构建了政策法规框架2.2健全了管理服务体系2.3形成了主体多元格局2

4、.4提升了种业竞争能力2.5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2.1构建了政策法规框架政策法规:国家颁布了《种子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农业部及25个省(区、市)出台了系列的配套法规、规章涵盖领域: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审定、新品种保护、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种子标签真实性、种子检疫、种子贮备、转基因植物品种安全评价等9个方面2.2健全了管理服务体系种子执法监管体系:国家、省(区、市)、地(市)、县管理机构2500多家品种区域评价体系:国家、省(区、市)、两级品种试验和审定体系,以及不同生态类型试验点

5、1000多个种子质量检验体系:国家、省(区、市)、地(市)种子检测中心180个,以及经各省(区、市)农业主管部门考核的检测中心300多家2.3形成了主体多元格局多元发展:内资种业公司8700多家、零售商20多万,外资公司(独资、合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50多家产业聚集:大型种业公司从2001年的10家发展到目前100多家;种业50强市场占有率由2001年10%提高到30%以上(“两杂”种子占50%以上),经营额由30亿元增加到100多亿元2.4提升了种业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国家设立26种农作物100的育种中心和分中心,36种农作物产业技术体系,杂交优势利用(水稻、玉米、油菜

6、、棉花等)、生物技术(棉花等)、航天育种(水稻、小麦、蔬菜等)迅速发展企业创新能力: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等形式,12强种子企业占到玉米品种创新的87%、15强种子企业占到水稻品种创新的67%市场拓展能力:市场价值从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500亿元,其中玉米、水稻、转基因棉花、菜瓜花种子约占市场总量的80%中国种业市场比例中国主要种子商品化率2.5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良种培育:近30年,通过国家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1838个,累计推广应用良种4000多个良种更新:近30年进行了3次大规模更新换代,年更换率12-13%,目前良种覆盖率95%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20

7、08年与2003年相比,水稻平均单产增加了8%、小麦增加了21%、玉米增加了15;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由2003年的36%提高到2008年的40%3前景分析3.1国际种业发展趋势3.2国内种业发展需求3.3民族种业发展方向3.1国际种业发展趋势A产业聚集化B运营专业化D技术产业化C市值最大化E管理精细化跨国种业巨头:1985-1996年世界种业10强市场集中速度每年增加0.9个百分点,1996-2006年每年增加1.9个百分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