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核舟记 (3)

23核舟记 (3)

ID:36467756

大小:4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0

23核舟记 (3)_第1页
23核舟记 (3)_第2页
23核舟记 (3)_第3页
23核舟记 (3)_第4页
资源描述:

《23核舟记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备课人唐新亮课型新授时间课题核舟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能力目标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教学重点。围绕怎样的中心来进行说明,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教学设计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下七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2、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到了唐代,能在一根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图”。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地方雕刻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字画。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微型雕刻艺术,读来令人惊喜。二、检测预习走近作者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三、朗读全文1、正音。2、教师范读全文。3、学生齐读全文。4、练读、指名读,师生纠正。5、明确重点字词。四、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3、有疑问之处划出来。2、小组解决疑难。3、全班交流,疏通文意。4、明确重点语句: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其两膝相比者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艺灵怪哉!五、作业:背诵2、3节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略)二、研读课文1、齐读课文本文的作者要给我们介绍的是什么?本文是什么结构?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研读第一段: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找出表现

4、核舟主题的句子。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3、研读第2-----5段,思考讨论: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说明核舟的奇巧的?苏轼、黄庭坚、佛印三人各有何不同的表现?左右舟子各具怎样的情态?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写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面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4、研读6节,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三、拓展延伸:本文题目有“记”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三、课堂小结:课文

5、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四、作业:完成课后习题。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