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_死亡_永生_论美国女诗人艾米莉_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

上帝_死亡_永生_论美国女诗人艾米莉_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

ID:36473369

大小:893.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1

上帝_死亡_永生_论美国女诗人艾米莉_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_第1页
上帝_死亡_永生_论美国女诗人艾米莉_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_第2页
上帝_死亡_永生_论美国女诗人艾米莉_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_第3页
上帝_死亡_永生_论美国女诗人艾米莉_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上帝_死亡_永生_论美国女诗人艾米莉_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6卷第4期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Vol.26No.42002年7月SocialScienceJournalofXiangtanUniversityJul.,2002上帝死亡永生论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陈莉莎(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审视了上帝、死亡、永生的关系。其对死亡的观察和体验,使死亡变得不再可怕;对永生的期待,使人热爱人生;对上帝无情和冷漠的愤慨,显示了诗人热爱人类的崇高情怀。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上帝;死亡;永生中图分类号:I712文献标识码:A

2、文章编号:10015981(2002)04-0099-04我的河在向你奔来/欢迎吗?蓝色的海!割地结合在一起,奏响了一首战胜死亡、歌唱生命、/哦,慈祥的海啊/我的河在等候回答/向往永生的交响曲。我将从僻陋的源头/带给你一条条溪流/说若想体验她的情怀,领略她的才华和智慧,感受啊,接住我,海!(#162)[1](P43)这是美国诗歌她的斗志和勇气,我们还是随诗人一道进入她的诗之母艾米莉狄金森的声音,这是她的情怀,这是她歌世界吧!下面我们来探讨她在上帝和永生背景下热爱生命,向往永生的见证,也是她一辈子探索死亡的死亡主

3、题诗歌。奥秘的重要原因。1.对死亡的观察和体验死是美的母亲[2](P85),为美而死[3](死亡的经验是奇妙、不可思议的,是活着的人无P216),是狄金森一生的追求。被RobertESpiller法了解的感觉。这种奇妙的经验令狄金森着迷,死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她[4](P240),开美亡意识强烈地震撼着她的审美意识,似乎死亡是一国诗歌心理描写的先河。其创作的美妙无比、取之种美妙的体验,是通向永生的桥梁。她写下一组有不绝的死亡主题诗歌[5](P157),被吟成了千古关死亡观察和体验的诗,像#465首,临死的情景被绝响,不愧为是在

4、美国妇女中对诗歌贡献最大的诗她描绘得淋漓尽致,有如身临其境。人[6](P61-68)。查理蔡斯说得好:她与惠我死时听到一只苍蝇的嗡嗡声特曼同是美国诗歌成就最高的人[7](P3)。屋内默然沉静生前默默无闻,与世隔绝的艾米莉狄金森,用像在两场暴风雨之间诗歌向世人述说着她的情感,用心灵编织着永生的天空中的一片宁静梦幻,用顽强的意志谱写着一首与死亡搏斗的生命周围人们的眼泪早已哭干之曲。她的心理死亡诗,观察敏锐、意象奇特、风格他们都屏息静气独特、思想深刻,跨越了死亡的低调,上升到了永生等待死亡的最后一次侵袭当上帝的高度,并由此及彼,再从永生

5、联想到上帝。她认为亲眼目睹在室内死亡是永生的必经之路,上帝则是带领人们走向永生的引路人。上帝、死亡、永生,这三者总是难以分我立遗嘱,赠送收稿日期:20020109作者简介:陈莉莎(1962-),女,湖南常德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文学翻译研究。99我的身外之物仿佛感觉葬礼在我脑中举行,叙述者也是以平静的只要可以赠送的然后是态度叙说死亡那种艰难过程的体会,接受这一不可一只苍蝇闯入室内,更改的事实,而在#528首一条幽幽的光束中,叙述者的情绪却截然不同,表露出她直视死亡幻像时带着沮丧,踌躇,及漂浮不定的嗡嗡

6、声,所产生的恐惧与茫然感,这首诗从另一角度表明,只盘旋在我和光亮之间。有对生命的热爱,才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逐渐窗子不见了,逐渐有时诗人会以旁观者的身分,记录死者谢世的我失去视力去看。情景,如#187首多少次那双沉重的脚蹒跚而行;有时诗人是死亡的接受者,如前面提到过的那两首叙述者既是病人又是观察者,既是主体又是客#465我死时听见一只苍蝇的嗡嗡声和#280我体。将死的病人躺在病床上叙说她的状态,编写着仿佛感觉葬礼在我脑中举行。死亡体验诗歌。诗人在这首诗里选择了一个重要的2.死亡与永生意象,那就是一只苍蝇。虽然狄金森始终怀疑人死后是否真

7、能进入天这首诗是用过去式写的,表明死者早已离去。堂,达到永生,但她总希望死亡是通向永生的捷径,第一节描绘了两个形成对立的意象:一是苍蝇的生所以她的诗歌中也常让人感觉到死就是生的另一种灵之迹和叙述者的死亡阴影;二是屋内的默然沉静形式。只有通过死亡,才能投入永生的怀抱,才能达和苍蝇的嗡嗡声。诗人在此用了一个意象独特、极到永恒的状态。她对永生的赞颂,揭示着生存与死其精妙的比喻:像在两场暴风雨之间的宁静。这一亡原本就是生理的本我人格的本能这样一个事实比喻充满无限含义,短短两行字就把整个死亡发生[8](P6)。热爱生命乃人之天性,死亡意识触发激过程中亲友们的

8、精神状态全部记录在诗行里。两活生命意识,死后的永生,人皆向往之。让我们重新场暴风雨指的是死亡发生之前和之后人们丧亲失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