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检测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检测

ID:36489381

大小:316.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5-09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检测_第1页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检测_第2页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检测_第3页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检测_第4页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检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检测在职业卫生工作中,一般要针对危害健康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为达到预防、控制和消除的目的,首先要通过作业环境评定、生物监测、职业流行病调查、实验研究及健康危险度评定,充分识别、评价和预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性质、程度及其作用条件,并对其远期影响的危险度进行估测,提出危险度管理的措施。第一节作业环境的评定一、作业环境评定的目的、意义1.通过作业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分析作业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浓度)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情况;2.估计作业者的接触水平,为分析接触水平—反应(或效应

2、)提供依据;3.了解作业环境的卫生质量,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劳动卫生标准要求;4.检查预防措施效果;5.为进一步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制订、修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二、作业环境评定的核心——接触评定1、接触评定概念接触是指作业者接触某种或某几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过程。接触评定是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估测社会总体人群或不同职业群(如接触某化学物的职业人群)接触该有害因素的程度或可能程度,为危险度评定提供可靠的接触数据和接触情况。接触评定的内容包括:①接触人群特征分析

3、,如接触人群的数量、性别、年龄分布;②接触途径及方式评定,如鉴定有害因素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及接触的时间分布;③接触水平的估测,除了通过作业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的资料来估算接触水平外,还应注意其它方式的接触,如食物、饮水及生活环境等。接触评定的主要作用是为评价接触-反应(效应)关系及危险度分析提供依据。2、接触评定的方法(3种)(A)询问调查询问调查不仅可为分析接触人群的特征提供依据,而且通过询问调查获得的有关健康效应的信息是接触评定的重要依据,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方法。询问的内容包括职业史、接触人群特征、接触方式、接触途径、接触时间

4、等。(B)环境监测主要遵循如下主要步骤进行:1)分析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存在特点其特点可归纳为(种类的)多样性、(接触的)变动性和间断性。2)确定监测对象和拟定监测方案根据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存在特点,应深入现场调查,确定主要监测对象,拟定监测方案。因为职业有害因素的多样性,确定合适的监测对象对接触评定来说非常重要。因此确定监测对象时应考虑如下信息:(a)企业领导、生产工艺(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反映;(b)医务人员的临床观察,应特别注意临床表现与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顺序;(c)毒理学资料:通过查阅毒理学资料,了解毒性大小、毒作用特点等

5、,以确定重点监测对象,如危害性较大的农药和某些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应重点监测;(d)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如调查表明存在接触水平—反应(或效应)关系,则应着手建立监测体系,拟定监测方案,包括确定监测地点、监测时间、监测周期及监测记录表。3)接触水平的估计接触水平的估计,是接触评定的重要环节。目前,多采用区域采样所测得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平均值及波动范围作为评价指标。平均值的计算和表达随测定值的分布特征而异。如果测定值的分布较集中,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时,可用算术均数表示;但生产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测定值往往相差几倍或几十

6、倍,呈倍数关系或偏态分布,则应该用几何均数表示;有些情况下,出现个别较大值或较小值或一侧无确切值时,可用中位数表示。4)作业环境监测资料的整理和保管作业环境监测所得资料应根据卫生标准和法规,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及时整理分析,对所观察的有害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在不同车间、工种和不同时间的分布,作为采取控制措施的依据,并供动态观察和前后对比之用。(C)生物监测1)生物监测的定义生物监测(biologicalmonitoring)是指“定期(有计划)的检查人体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或由其所

7、致的生物效应水平,并与参比值(标准)进行比较,以评价人体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生物监测是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环境监测相辅相承、互为补充、全面进行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在这里应强调的是生物监测必须定期、系统而连续地进行。其监测内容不仅是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且应包括由其所致的生物效应水平。监测的目的是了解毒物进入机体的相对量及其生物效应剂量,并作出评价,为控制和降低人体接触水平,为预防职业危害提供依据。2)生物监测的特点及意义(1)反映机体不同途径不同来源的总的接触量和负荷;(2)

8、可直接检测内剂量和内负荷及生物效应剂量;(3)综合了个体差异因素和毒物动力学过程的变异性;(4)可用于筛检易感者。第二节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方法在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已形成职业医学与流行病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职业流行病学(occupation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