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比较研究

中德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比较研究

ID:36492521

大小:2.26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9-05-11

中德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比较研究_第1页
中德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比较研究_第2页
中德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比较研究_第3页
中德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比较研究_第4页
中德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德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Q垒Q!Q8学校代码!Q墨垒2学号201218920053中德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比较研究AComparativeStudyoftheVocationalTeachers’EducationBetweenGerman&China研究生姓名何杜导师姓名、职称李仲阳教授学科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二。一五年十一月摘要职业教育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基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其师资队伍建设,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改革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职

2、教师资队伍是我国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借鉴职教强国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体系的成功经验,本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和德国的职教师资培养进行系统研究,并逐项比较分析,优化职教师资队伍,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高速发展。由于受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理念等的影响,中德职教师资职前培养存在差异。当然,我们不能照搬德国的成功经验,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培养职教师资队伍。基于此目的,本文从五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言,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并对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院校、职教师资及职教师资培养的概念进行界定。第

3、二部分详细介绍德国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情况,包括职教师资队伍发展历史、结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职教师资培养的入学条件和生源、专业、学时和课程开设、预备实习期和资格认证,最后分析其特点。第三部分介绍中国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情况,包括职教师资队伍发展历史、结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职教师资培养的入学条件和生源、专业、学时和课程开设及资格认证,最后分析其现实困境。第四部分对中德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从生源、课程开设、实践环节、培养模式、培养主体、资格认证和投入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第五部分从德国职教师资职前培养经验中获得借鉴及启示,提出改革我国现行职教师资职前培养的对策,主要包

4、括:完善招生制度,拓展生源渠道;大力推进“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开拓职教师资培养国际化道路;突出能力建设,全面实施综合教学改革;完善职教师资培养相关的制度建设。关键词: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比较分析;对策ABSTRACTVocationaleducmion,animportantpartofmodemeducation,isthebasementofnationaleconomyandsocialdevelopment.Itstaskistotraintalentswhohavebothmodernscientifictechnicalknowle

5、dgeandpracticalskills.The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hasacloserelationshipwiththeteachingstaff.Toreformthevocationalschoolteacher’Seducation(VSTE)andtoimprovethequalityofvocationalteachersisacrucialprojectforvocationaleducation.InordertolearnthesuccessfulexperienceofVSTEin

6、developedcountries,thispaper,exploresandstudiesVSTEmodeinGermanwithinvestigationmethod,literaturereviewandcomparativemethod.Itsaimistostrengthenthevocationalteacherteamandpromotethehealthyandorderly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inChina.HoweveLbecauseofthedifferencesinpolitic

7、,economy,cultureandeducation,thereexistsomedifferencesinthesystemofVSTEbetweenGermanandChina.Asaresult,itisnecessarytoselectandimprovetheoriginalmodeaccordingtoChinesecircumstance.Therefore,thispaperdevelopstheresearchfromthefollowingfiveaspects:Thefistpartispreface,expounding

8、thebackground,literaturereview,researchmethodsandSignificanc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