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感及同伴关系_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_李幼穗

儿童孤独感及同伴关系_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_李幼穗

ID:36493062

大小:193.5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1

儿童孤独感及同伴关系_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_李幼穗_第1页
儿童孤独感及同伴关系_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_李幼穗_第2页
儿童孤独感及同伴关系_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_李幼穗_第3页
儿童孤独感及同伴关系_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_李幼穗_第4页
儿童孤独感及同伴关系_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_李幼穗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孤独感及同伴关系_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_李幼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84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Science2007,30(1):84-88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李幼穗X1孙红梅2(1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2天津中医药大学文理部,天津,300193)摘要本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和问卷调查法对3-6年级儿童共600名进行了研究,试图考察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结果表明:(1)受欢迎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被拒绝组、被忽视组、有争议组和一般组;一般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被拒绝

2、组和被忽视组。(2)社交自我知觉较高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社交自我知觉一般和较低的儿童,社交自我知觉一般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社交自我知觉较低的儿童。(3)高攻击型儿童的孤独感高于低攻击型儿童,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高退缩型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一般退缩型和低退缩型儿童,一般退缩型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低退缩型的儿童。关键词:孤独感同伴关系社会行为社交自我知觉外部问题行为包括攻击、违纪、冲动等。结果表明外1问题的提出部问题行为通过社会喜好和社会影响两个中介变量Peplau等把孤独感界定为个体认识到其期

3、望达实现对孤独感的间接影响,其直接作用不显著,内部到的和实际达到的社交网络模式存在差距而产生的问题行为则直接影响儿童孤独感[5]。本研究将从亲[1]不愉快体验。对于儿童来讲,它是个体基于对自社会行为、攻击行为、退缩行为三个维度考察社会行己在同伴群体中社交和友谊地位的自我知觉而产生为对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的孤单、寂寞、失落、疏离和不满的主观情绪体验,是本研究还要探讨社交自我知觉对孤独感的影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大量研究表明,情绪与青少响。社交自我知觉是儿童对自己社交状况的主观评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智力的

4、发展关系极为密切。在价[6]。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是其自身发展的主若干情绪变量中,孤独感是个体适应社会的重要指体,他们通常能够根据社会评价及自我认识和评价,标之一。孤独是一种消极的、弥漫性的心理状态,儿进行主动而有效的自我调整,以适应环境。Asher曾童长期处于此状态会导致适应不良。指出,孤独是个体对自己社交状况的一种主观体验。近年来,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的困难已经成为了人本主义也认为,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数量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焦点。基于这个原因,研究和质量低于他的期望时,孤独感就产生了。有

5、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儿童社会生活中内部的、主观的和情发现,一些受欢迎儿童报告了很高水平的孤独感,而感方面的研究。对于有长期情绪问题(如沮丧、孤一些被拒绝儿童却报告了很低水平的孤独感。因独)儿童的社会认知、行为以及同伴关系等方面的研此,一些研究者已经把认知因素纳入到孤独感的研究兴趣也在增长。Asher,Hymel和Renshaw(1984)究中来,如Evangelia等(1999)考察了同伴交往中的考察了孤独与社交地位的关系,以了解同伴接纳性[7]自我效能感与孤独感、社交不满之间的关系。较低的儿童是否

6、比同伴接纳性较高的儿童更孤独或2研究方法体验到更多的社交不满。结果发现,36年级不受欢[2]迎的儿童报告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受欢迎儿童。有2.1被试人考察了同伴关系和家庭结构对孤独感水平的预测选取天津市一所小学的三年级三个班、四年级[3]力。相对来说,同伴关系变量最具预测力。本研四个班,五、六年级各三个班(共600人)进行施测,究也将考察同伴关系对儿童孤独感的影响。最后得到有效问卷560份。其中三年级111人(男儿童孤独感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家比较关注的生53人,女生58人),四年级165人(男生81

7、人,问题,但孤独感与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得到女生84人),五年级141人(男生69人,女生72广泛的关注。Hymel曾指出,儿童的孤独感与同伴人),六年级143人(男生73人,女生70人)。每个[4]关系、行为反应间存在着多通道的反馈联系。池年级被试的平均年龄分别为9.09、10.03、11.05、丽萍(2003)等曾探讨过儿童内、外部问题行为对其12.10岁。孤独感的影响。内部行为包括焦虑、抑郁、退缩等;2.2研究工具X通讯作者:李幼穗,女。E-mail:yousuili@126.com李

8、幼穗等: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852.2.1同伴关系测量2.4施测程序采用同伴提名法测量同伴关系。同伴提名包括主试均由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担任,经培训后均正向提名和反向提名两部分,要求被试分别写出3能达到施测要求,如吐字清楚,语速适中,尽量不给个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同学名字。在测试时给每被试任何暗示等。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以班个被试都提供一份班级名单列表。根据Coie和级为单位。正式测验前进行预测,针对预测中出现Dodge在1983年提出的分类标准,以班级为单位将的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