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区风险评价报告

罐区风险评价报告

ID:36494671

大小:237.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11

罐区风险评价报告_第1页
罐区风险评价报告_第2页
罐区风险评价报告_第3页
罐区风险评价报告_第4页
罐区风险评价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罐区风险评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XXX有限公司罐区风险评价报告XXX有限公司2014年11月16评估人员表姓名部门/职务评价组组长生产副总经理成员安全部部长管理部部长仓管课课长16罐区风险评价报告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对罐区设备、设施及相关作业进行一次风险评价。1、目的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性,确定风险程度等级,采取相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管理关口前移,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2、评价范围储罐区设备、设施及相关作业3、风险评价的

2、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⑷《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⑸《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⑹《江苏省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7〕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4、风险评价程序和风险评价方法4.1、风险评价准备程序⑴准备阶段:明确风险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相关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制定工作计划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⑶识别和分析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⑷风险评价、选择合

3、理的风险评价方法,对确定的对象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⑸安全对策措施: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并制定实施期限,确定相关责任人.⑹资料归档风险评价的资料存入风险管理档案4.2风险评价方法16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

4、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本公司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1、各项直接作业的风险评价,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2、岗位、部位的风险评价,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5、;3、设备设施(包括仓库、储罐)的风险评价,选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5、危险性分析5.1物料危险性分析甲苯、甲醇、盐酸、液氯、二硫化碳、氢氧化钠等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上述物质均属于危险化学品;上述危险化学品主要具有以下危险特性:(1)易燃性本公司生产储存过程中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均为易燃液体,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和乙类.一旦遇到高温、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2)易爆性本公司生产的用原料和产品多数属于挥发性强的易燃液体,其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且爆炸极限较低,一旦遇到点火源会造成严重

6、的火灾爆炸事故。(3)流动性和蒸汽扩散性易燃液体的流动性和渗透性强,其蒸汽密度比空气重,容易下沉积聚并扩散到很远,遇点火源燃烧爆炸并且产生回燃,扩大了事故严重程度并具有可能造成二次事故的发生。(4)易积聚静电荷性16化工产品中自然存在的杂质可以使液体介质带电.另外,电阻率和解电常数大小也是能否产生静电的一个主要条件,.当它们沿着管道流动与管道壁摩擦,或者运输过程因受到震荡与车船罐壁冲击,都会产生静电.由于电阻率高,导电性能差,所产生的静电极不易散失,这些静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放电产生火花,引起燃烧爆炸.

7、因此生产、储存过程中,要防止易燃液体产生静电而引起火灾爆炸。(5)毒害性本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甲醇、甲苯、液氯、二硫化碳、盐酸、氢氧化钠等对人体健康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性,液体或蒸汽与人体直接接触或侵入人体后,会于人体组分发生生物化学反应,破坏人体生理机能,引起功能障碍或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如果防护措施不当,物料泄漏,操作失误或其它意外情况,会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事故.5.2、作业过程危险性分析根据生产、包装、储存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特性,当上述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8、主要为火灾爆炸、化学灼伤、中毒和窒息及环境污染。(1)火灾爆炸引发火灾爆炸的基本条件是燃烧,而燃烧必须有三要素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空气中的氧可作助燃物,且广泛存在,故控制可燃物泄漏和控制点火源成为防止火灾爆炸的重点。现就本公司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泄的泄漏和产生着火源具体分析如下:A、生产、包装、储存、运输过程易发生可燃物泄漏的场所和原因分析;甲醇、甲苯、液氯、二硫化碳、盐酸、氢氧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