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芦花荡 (2)

3.芦花荡 (2)

ID:36494878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1

3.芦花荡 (2)_第1页
3.芦花荡 (2)_第2页
3.芦花荡 (2)_第3页
3.芦花荡 (2)_第4页
3.芦花荡 (2)_第5页
资源描述:

《3.芦花荡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备课人李战虎课型新授时间课题蜡烛教学目标1、情感朗读,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2、行动探究,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3、语言品味,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教学重难点朗读、探究、体味南斯拉夫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板书设计蜡烛蜡烛的含义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南斯拉夫老妇人跨越国界、母子情深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蜡烛》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战地通讯。作者通过对惨烈的背景、细腻的动作、崇高的情感的极力渲染,热情的赞美了南斯拉夫的一位老母亲对苏联红

2、军烈士的深沉的爱,尽情的讴歌了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的崇高的情谊。本文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准确地解读其主题思想却并非易事。在设计教学时,我将本文的阅读重点定为“寻找感动”上,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去寻找文章的感动点,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展现自己的个性阅读能力,效果不错。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一、创设情景,烛光引读。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勾出无限遐想。于是,无论中俄外,都有许多诗文以蜡烛为题。(学生回想学过的有关蜡烛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现在,

3、蜡烛已失去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但我们仍常用它来寄托某种情感:喜庆,或是忧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更是抒写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纯洁而又令人震撼。(板书课题及作者)二、预习检测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背景介绍: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

4、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字词检测:烧灼耸立地窖匍匐腋下拂晓瓦砾颤巍巍砸契柯舀鞠躬精疲力竭三、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老妇人在怎样的情况下埋葬红军的?炮火:渲染了战火纷飞的战争氛围,突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表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精神。四、合作探究,微观体察。速读课文,思考:1、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找出并说明理由,由此分析老妇人形象。讨论明确:①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②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

5、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要求学生展开想像,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

6、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③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④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2、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尽量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归类)。文章不断对炮火(11)、老妇人的黑色围巾(4)、老妇人的动作“跪”、“爬”(各3)、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6)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和描写。          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①对“炮火”

7、的多次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更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同时也使我们为老妇人的行为而感动。②对“蜡烛”的多次描写,说明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③对“黑围巾”的多次描写,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突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④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