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墨斑预测模型的分析与研究

印刷墨斑预测模型的分析与研究

ID:36497883

大小:1.59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5-11

印刷墨斑预测模型的分析与研究_第1页
印刷墨斑预测模型的分析与研究_第2页
印刷墨斑预测模型的分析与研究_第3页
印刷墨斑预测模型的分析与研究_第4页
印刷墨斑预测模型的分析与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印刷墨斑预测模型的分析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印刷墨斑预测模型的分析与研究姓名:姜燕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制浆造纸工程指导教师:张逸新20080801摘要印刷墨斑是影响印刷质量的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所以要得到高质量的印刷品在印刷生产过程提供一个好的印刷墨斑预测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研究和建立了预测印品上印刷墨斑的理论模型,并确定降低印刷品墨斑的关键调节参数。论文以传统STFI模型为基础,首先研究分析了影响印刷墨斑的各种因素的特征,特别是详细分析了印品的反射率、人眼的对照灵敏度、印品上纹理的结构、图像在格式转换时所生成的噪声、

2、造纸过程的干燥等因素。其次研究传统模型中反射水平、人眼的对照灵敏度和印品上纹理结构对模型的影响,分析相关模型的局限性和准确性。然后,通过在经典模型中引入噪声模型和纸张干燥因子等因素,提出新的理论模型。最后论文利用软件MATHEMATICS作图对比了新旧模型的区别,从理论上分析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所建新模型可以作为开发印刷墨斑测试软件的理论框架。关键词:印刷墨斑,预测模型,对照灵敏度,纸张干燥因子,反射率,图像噪声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蠢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

3、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江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签名: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江南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4、,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签名:导师签名:垒量~—;套;—立些·之迹日期:≥鲰:2型第一章绪论印刷品的印刷质量和纸张的印刷性能是决定印刷技术水平的两大重要因素。拥有高品质的图像是对印刷品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在高速印刷过程中纸张与油墨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接触状态,因而对印品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墨斑。所谓印刷“墨斑",就是在印刷品表面,尤其在实地印刷部位由于油墨分布不均匀而出现颜色不正常、深浅不均匀的斑点或条纹。墨斑的出现严重影响印品的外观。印

5、刷墨斑可用印品的密度和光泽度来表示。它与印刷的油墨,纸张的类型和印刷过程相关。在ISO/IECl3660标准中【lj【2j,对印刷墨斑专业的定义为:“印品所有方向上,空间频率小于O.4cycles/mm的无周期性波动。’’在许多情况下,墨斑是一种随机现象,但是印品上某些噪音也会表现为有规律的现象。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几种墨斑类型:back.tmp墨斑(印刷时由油墨引起的不均匀的吸收);水墨界面墨斑(由于纸张上水的不良和不均匀的吸收引起的不均匀的油墨吸收);i11l【.仃ap墨斑(叠印时过湿或过干引

6、起油墨的不良吸附)。1.1课题的背景印刷墨斑是影响印刷质量的所有因素中最显著的一个。因此,解决印刷墨斑的问题成为印刷界较为关注的一大难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印刷墨斑的预测工作。从传统上来说,墨斑的预测由测试印品上的反射率和反射率变化得到。反射变化的振幅是影响墨斑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其他还有很多因素同样也会影响到人眼对墨斑的观察能力。人类的视觉系统对于墨斑周围环境有很强的辨别力,因此本文还将考虑到其他的因素,主要是:噪声、人眼的对照灵敏度和纸张的干燥影响。印刷墨斑的预测并不是复杂耗时的视觉检测过程,而是一项高效

7、率、可信赖、可重复的设备预测,这样的预测方式缩短了印刷的周期,提高了印刷的质量与效率,对于整个印刷过程至关重要。因此多年来,国内外印刷界研究人士不断地研究印刷墨斑,提出了许多印刷墨斑的预测模型,并且制定了印刷品不均匀反射预测的ISO标准【3】。最早预测印刷墨斑的模型起源于传统的STFI墨斑模型,在此以后的预测模型都是在这一基础模型上加以研究改进得到的。目前所有的墨斑预测模型中,以C砌.MagnusFalllcrantz和JessicaC11ristoffersson提出的墨斑预测的标准模型为首,它是最早考

8、虑了三个最主要的因素的模型,及:印品亮度、墨斑产生频率和人眼对照灵敏度对墨斑的影响。但是实际印刷中,影响印品墨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造纸干燥的程度、干燥的方式、干燥的温度、印刷中产生的噪声,印刷环境的湿度等。所以,本文中新的墨斑预测模型基于Carl.MagllusFalllcraJltz的墨斑预测模型基础,考虑到噪声和干燥影响得出的。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研究现状及内容1.2.1研究现状印刷墨斑预测模型起源于传统的STF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