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致橡树教学设计

课例致橡树教学设计

ID:36512355

大小:60.9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1

课例致橡树教学设计_第1页
课例致橡树教学设计_第2页
课例致橡树教学设计_第3页
课例致橡树教学设计_第4页
课例致橡树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例致橡树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致橡树》教学设计教案设计:刘良豪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朦胧诗特点。2.过程与方法:感悟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通过学习此诗,为以后学习朦胧诗打下基础,可为我们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有着重要的地位。2.教学重点:作者表达的正确的爱情观。3.教学难点:诗作的象征意义,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解决办法:利用配乐朗诵感悟,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吟诵、感悟。三、教学设想:1.教法:引导、点拔。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3.教学课型:新授课。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媒体:现代教育媒体。(朗读

2、带,简爱录音)六、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复习知识。(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把握诗歌意象)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郑愁予“绝唱的抒情诗”;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板书:课题、作者)三、设疑: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1.师简介作者(结合课文注释①):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板书)。原名龚佩瑜,52年生于福建泉州,71年开始写诗,79年开始发表诗作。《致橡树》82年编入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2.引出“朦胧诗”概念(

3、板书:第一教学目标),师生明确: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四、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1.师朗诵全诗,配乐《海边的阿狄丽娜》(或听录音)2.请同学就所学知识浅谈:什么是爱情?或想想自己身边的爱情故事或者影视上看到的有关爱情的故事。试着表达出来。3.师略论爱情(深情地):有

4、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而有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是啊,爱情啊,你到底姓什么?五、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板书:木棉的自白)1.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1)你们能否找出其

5、中的片断并把它一起读出来?(2)请同学讨论归结: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3)师分析、明确: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攀附型”(板书)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b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

6、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这是一种“痴恋型”(板书)的爱情。c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所以,这是一种“奉献型”(板书)的爱情。d小结:以上

7、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板书)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2.她说:爱应该是这样的。(1)全班女同学齐读至结尾。(2)这一部分,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其中用了哪些诗歌意象?(同学讨论、回答)(3)师分析、明确:a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基础。(橡树与木棉意象)。“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