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导学案.wang (2)

《滕王阁序》导学案.wang (2)

ID:36519834

大小:5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1

《滕王阁序》导学案.wang (2)_第1页
《滕王阁序》导学案.wang (2)_第2页
《滕王阁序》导学案.wang (2)_第3页
《滕王阁序》导学案.wang (2)_第4页
资源描述:

《《滕王阁序》导学案.wang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主互动”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导学案编制人:王隽审核人: 丁少华              滕王阁序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文言知识,提升鉴赏语言的能力。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从内容、修辞角度赏析富有文采的语言。3、体会作者怀才不遇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教学重难点: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能流畅的翻译和背诵课文。课前预习案【知识积累】1、走进作者王勃,朝诗人。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他和、、并称“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滕

2、王阁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江南三大名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体知识①这是一篇骈体文。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②序:是文体的一种,写在文章前面,用于说明书籍写作或出版的意图、宗旨、过程、编排体例等内容。由作者本人写,也可由他人代写。

3、古代的序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3、关于《滕王阁序》的创作佳话此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官员欢宴于滕王阁,共庆重阳登高佳节。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今彭泽县)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

4、邀入席。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  至王勃之末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  王勃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这是王勃“打腹稿”3“自主互动”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导学案编制人:王隽审核人: 丁少华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难成,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  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  很长时间,小吏来报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觉老生常谈

5、,实乃平淡无奇;小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4、积累文言基础(见《创新设计》P29-P315、找出本文中出现的成语。【整体感知】1、诵读时要准确停顿。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有少数七字句。在文中各找一例,并划分停顿。(1)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南昌/故郡,洪都/新

6、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例:(2)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三三式”;“一四式”;“二四式”;“二二二式”;如: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  例:(3)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例:2、整体把握全文框架,概括每段内容。一(1)述之

7、美;二(2-3)绘之美;三(4-5)写盛况,抒感慨四(6-7)叹课堂探究案1、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