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活动的运用

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活动的运用

ID:36540408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1

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活动的运用_第1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活动的运用_第2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活动的运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活动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活动的运用安徽省怀远县第六中学姜水邮编233400摘要:动手实践活动是指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达到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运用动手实践活动时应准确把握动手实践活动的时机,理清动手实践活动的层次性,重视对活动的指导和对活动后概括、总结,合理控制动手实践活动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关键词:动手,现象,原因,对策动手实践活动是指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达到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

2、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目的一种学习方式。很明显,动手操作主要适用于可物化、外显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即适用于能设计有结构易操作的直观材料来反映数学实质的教学内容。其中,欧式几何知识大多具有这样的特性,因此,动手操作适用于初中几何知识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常遇到的现象:1、学生有时对动手操作很感兴趣,而有时又不敢兴趣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于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操作十分感兴趣,还有刚开始接触到的动手实践感兴趣,因为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很少有这样新奇的课堂活动,他们也就对此兴奋不已。但随着课堂内容的不断加深,学校学习生活的不断发展,

3、课堂动手实践转变成一种形式,逐渐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或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懒于动手实践,时间长了也就没有兴趣参加了。2、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时很盲目,不知究竟要干什么例如:课堂上,我让学生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让他们旋转,看看能发现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纸具有中心对称这一特征)然而学生纷纷回答:“一个平行四边形旋转后还是平行四边形”,“旋转后平行四边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是没有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关于对角线交点成中心对称”这一特点,最后我只得提示:“如果平行四边形绕着对角线交点旋转

4、180度后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学生随声附和:“一模一样。”“那也就是重合?”“是的。”最终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其对角线的交点,那么刚才的动手实践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3、学生的动手能力只停留在简单的、低层次的水平,而缺乏深层次的思考由于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也不尽相同,加上某些学生缺乏一定的动手能力,或是只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参与动手实践,自满于简单的实践成功而不愿意再深入一步思考,这时教师适当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1、教师选择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时机和内

5、容不合适没有激发出他们的热情。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旋图,它表明认识的螺旋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来越大,也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即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旋中布满很多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结点在正在生长时,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恰当把握操作时机和内容,让操作活动成为学生自身所需,是提高学生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反之

6、,操作活动非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进程,影响他们的探索热情。只有让操作活动成为学生自身需求引发下的自觉行为,他们才会不亦乐乎,以极大的兴趣参与进来。1、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指令不明,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知如何去做。动手操作是一种学习手段,它可以理解和掌握几何初步知识中的特征、公式、性质等提供感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之前,首先要讲明操作目的,学生只有明确了操作目的才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确定操作的思考方向,主动安排步骤方法。2、缺乏教师有目的引导。动手实践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

7、科学的方法去学习,他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教学中如何运用动手实践活动1、准确把握动手实践的时机。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曾经这样说过:“其关键因素在于我们不应将所说的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一般的课堂游戏简单地等同起来,而两者的重要区分之一就在于前者有着明确的目的性------我们应使学生事先清楚地了解这种意图,从而相应的活动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自觉地行为。”所以,在学生动手实践之前,应当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先进行思考,作出猜想,在学生感到有必要去探索和有必要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时,再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做,带

8、着猜想去实践。2、理清实践活动的层次性。为了得到一个数学知识,在一堂数学课上,教师可能要布置几个活动让学生参与。笔者认为,在这些活动中,一般来说,应当有主、次之分。主活动能为学生得到数学结论提供直接的和重要的经验,次活动更多地是为主活动作铺垫。教师在明确了主活动和次活动后,就应对学生参与主活动的时间,学生参与主活动的过程有所侧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