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

新时期的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

ID:36541240

大小:282.5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1

新时期的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_第1页
新时期的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_第2页
新时期的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_第3页
新时期的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时期的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专栏·探索与褥巍[文章编号]1006—0022(2005)12一OO05一03[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新时期的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口邹德慈1.I巨大发展中国城市自改革开放25年来的发展和变化是巨大的。1980年~2003年,中国设市城市从223个增加到660个,建制镇从2800多个增加到20226个;城镇人口从19140万增加到52376万,全国城镇化率从19.4%提高到40.5%。据统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率从20%提高到40%,英国用了120年,法国用了100年,德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40年,日本、前苏联用了30年,而我国仅用了22年,

2、其速度之快是世上少有的。城市不但在数量上增加了,人口规模上增长了,而且在城市功能,包括住宅和基础设施的水平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例如,就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而言,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20多年前的6m2~8m2,提高到2003年的23m2左右。这样的成就在我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世界为之惊叹。今天的中国,既有一批沿海经济发达、比较现代化的城市,也有一些经济欠发达、甚至产业衰退的城市(如一部分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发达的城市中,信息化、汽车化、郊区化,乃至交通堵塞、贫富分化等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才有的现象已经出现,而落后的基础设施、大量的流动人口、非正规的经济、不卫生的居住环境等

3、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特征也同时存在。在一些产业衰退的城市,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状况仍然很差。1.2面临的嘲蛾(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其领域已经不仅限于投资、技术、产品方面,而是已逐渐扩大到金融、保险、资讯、设计及现代服务业等更多领域。全球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而且体现在文化、教育等方面,更深刻的是体现在价值观念上。全球化更现实的影响,体现在对竞争意识的激发。中国城市今天无一例外地关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资源短缺带来的制约。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就人均拥有资源的水平和现在的消费模式而言,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我国城市的发展,如果仍然

4、以现在和若干年来已成为“惯性”的增长模式增长,即人口规模无限增长、用地无限扩大、汽车不断增加、对水源和能源的无节制使用、对自然资源和历史文脉的任意破坏等,那么,这种发展将不可能持续多久,各种“危机”必将来临。因此,必须冷静地看到,资源短缺是今后中国城市发展最主要的“瓶颈”之一。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中国城市必然的选择。(3)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压力。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城乡差别加大,农业、农村、农民等所谓的“三农”问题成为国家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推进城镇化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城镇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快的城镇化也从另一方面增加了城市的压力,主要表现

5、在就业和基础设施的提供方面。如果今后(至2020年),全国城镇化率的增长以年均1个百分点计,那么,每年平均就要新增城镇人口1800万,为此须提供80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对当前就业形势仍较严峻的城镇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4)大量城市问题带来的困惑。城市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城市问题。当前困扰中国大城市的首要问题莫过于交通问题,交通堵塞,平均车行速度下降,公交出行比例低,而且有降低的趋势。2005年第12期第21卷l5万方数据城市环境质量问题,包括大气、水、噪声等污染,虽有所控制,但状况没有得到很大改善。城市防灾、减灾能力薄弱,废弃物和废水处理普及程度不够,

6、绿化覆盖率不高,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仍存在困难等。我国城市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花很大的力气。1.3中国城市担负着重大的任务与历史使命(1)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城市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根据近年的统计,我国GDP的70%、国家税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高等学校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均出自城市。(2)预计2020年前,全国将有3亿农民转化为城镇人口,其数量大于现在美国的总人口,城镇要妥善地容纳他们。(3)城镇既是环境的“享用者”,也是污染环境的“源头”。全国大气、江河环境质量的改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镇对环境的控制和管理。(4)随

7、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康社会的实现,人民对城市生活居住质量的需求日益增加和提高。可以判断,中国的城镇将长期处于发展和增长的态势之中。中国现代城市规划事业的50年可以简单地分成前25年和后25年。前25年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后25年处于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经济体制的转型必然会牵动政治机构、机制、管理方法、模式及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尤其深刻的是观念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一定会影响城市规划从理念、原则到方法的变革。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正在经历这个过程。为了适应快速城镇化的要求和面对今后的巨大挑战,分析这种变革,有助于我们理性地认识这种变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