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盆山演化与油气勘探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盆山演化与油气勘探

ID:36553317

大小:1.77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2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盆山演化与油气勘探_第1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盆山演化与油气勘探_第2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盆山演化与油气勘探_第3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盆山演化与油气勘探_第4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盆山演化与油气勘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盆山演化与油气勘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石油地质PETROLEUMGEOLOGY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盆山演化与油气勘探张跃中张敏马富强司丹刘东许文梅(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省敦煌市736202)摘要:通过高分辨、高精度古地磁测年剖面和地震生长层序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新生代以来至少发生了10次构造运动、3期构造幕,反映了阿尔金地区经历了3次加速隆升的过程。该区整体具准前陆特征,下第三系以逆冲作用为主,沉积、沉降中心相对稳定,是柴西主要烃源岩发育区;上第三系以走滑挠曲为主,沉积、沉降中心沿阿尔金断裂带由西南向东北明显迁移。垂直阿尔金造山带向盆内区可划分为山前高断鼻带、中部低断鼻带、盆内下第三系冲

2、断前锋和反冲带。柴西阿尔金斜坡地区现今构造圈闭是多期冲断、走滑、掀斜隆升叠加作用的结果,发育构造圈闭、地层不整合圈闭、岩性圈闭,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关键词:古地磁测年;生长层序分析;盆山演化;构造叠加;圈闭;阿尔金斜坡;柴达木盆地中图分类号:TE111.1文献标识码:A高高耸立在地球大陆表面的青藏高原,以其独特一直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和研究的热点。的自然地理环境、地质地貌特征以及目前仍在进行着1地质概况的地貌—地质过程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地处高原北缘内部的柴达木盆地的构造形迹不仅是高原变形与隆起柴西阿尔金斜坡地区泛指柴达木盆地西部七个泉的结果,也是其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过程的良—月牙山

3、地区,位于阿尔金山与柴达木盆地的结合部好响应。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沉积了巨厚位,是盆山转换带(图1)。它与阿尔金造山带和柴达的蕴藏着丰富油气资源的中、新生代地层,同时也保存木盆地在空间上相互依存,在物质上相互补偿,在演化了高原隆升过程、挤压变形历史的完整信息。正因如上相互转化,在动力上相互转换,是柴西沉积、构造最此,青藏高原北缘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的复杂,地震资料品质相对较低、油气勘探潜力最大的地形成演化和油气勘探始终吸引着地质学家的强烈兴趣,区之一。图1柴西阿尔金山前带及其邻区地质图第一作者简介:张跃中,男,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现任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第三系项目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收稿日期:2006-09-25中国石油勘探2006年第6期26张跃中等: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地区盆山演化与油气勘探表1柴西阿尔金斜坡地区新生代地层表1.1地层Table1CenozoicchronostratigraphictableofAltunslopearea阿尔金斜坡地区中、新生代的地层均有发育,但研究inwesternQaidamBasin区范围比较广,其内地层发育的时间跨度比较长,因此在各时段内地层的岩性、发育、剥蚀等情况都比较复杂。1.1.1中生代地层分布中生界主要出露在南部的清水沟、小红山、犬牙沟和中部红沟子及

5、北部阿拉巴斯套一带。清水沟出露中、下侏罗统,其地层厚度为2697.49m,剖面底部不整合于上奥陶统滩间山群绿片岩之上。该区中、下侏罗统主要为一套灰黑色中粗粒岩屑砂岩和黑色碳质页岩互层。红沟子和阿拉巴斯套的煤窑沟一带中、下侏罗统出露不全,厚度为1000m,主要为一套温暖湿润气候环境下的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上侏罗统主要出露在采石岭地区,上覆地层为犬牙沟群,两者呈假整合接触。该区上侏罗统为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杂色、红色碎屑岩沉积,下部夹灰绿(2)下干柴沟组下段(E1):岩性为棕红色泥岩夹色砂砾岩及紫红色页岩、灰黑色碳质页岩。该套地层厚31280m,与下伏中、下侏罗统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灰色、棕黄

6、色粉砂岩和细砂岩,底部多为含砾砂岩、砂白垩系主要分布在工区西南的犬牙沟采石岭地区,砾岩及砾岩;其顶部的红色泥岩段为区域的对比标志为一套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称犬牙沟组,厚853m。层。(3)下干柴沟组上段(E2):上段岩性颜色与下段1.1.2新生代地层分布3研究区内新生代各地层的研究程度也存在着较大具有明显的区别,岩性为灰色、深灰色泥岩及钙质泥岩的差异。通过对分布于阿尔金斜坡地区研究得较为详夹泥灰岩和泥质粉砂岩。细的、作为全盆地标准剖面的干柴沟西岔沟剖面、七(4)上干柴沟组(N1):下部以深灰色泥岩、钙质个泉剖面的高分辨、高精度的古地磁测年,建立了研泥岩为主,夹泥质粉砂岩及砂岩;上部以棕红色泥

7、岩为究区年代地层格架。总的来看,研究区新生代地层出主,夹灰白色粉砂岩、砂岩、砂砾岩。(5)下油砂山组(N1):下部为棕红色、棕褐色泥露较齐全,地层展布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非均衡性2和复杂性。岩夹灰绿色钙质泥岩、棕黄色细砂岩及少量砾岩等;上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斜坡地区第三系一共分为6个部为砂质泥岩与棕褐色泥岩互层,局部夹棕黄色砾岩、组:地层时代由老到新依次为路乐河组、下干柴沟组、砂岩及灰色钙质泥岩。(6)上油砂山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