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ID:36553323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2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_第1页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_第2页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_第3页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_第4页
资源描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背景。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闲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农村的诗人陆游,已是68岁的老人了。农历十一月四日夜,一场暴风雨勾起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于是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2、释题 讲述: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

2、联系起来了。 3、对照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并进而说说诗意。指名讲述,然后把意思贯串:年老力衰,只能在荒僻的小村里僵卧着,但是壮怀犹在,还希望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夜深了,大风雨的声音,激起无限的思绪,为了拯救国家,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奔向北方去啊。全诗写出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豪情。 4、讨论“陆游因风雨大作而想到卫国战争,他在诗中是如何将两者联系起来的?”5、明确诗歌主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也饱含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豪放流畅、通俗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用“

3、寄情于梦”。 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农历十一月四日深夜山阴(今浙江绍兴)骤起一场风雨,震响了僵卧孤村的六十八岁诗人的心弦。在此前二年他以“嘲弄风月”的罪名被弹劾罢官,归隐于山阴三山故居,但老骥伏枥而志在千里,此刻诗的灵感又随风雨同至。诗中强烈的报国感情、豪迈的诗风,使人读之足可“发扬矜奋,起痿兴痹”(姚范《援醇堂笔记》)!当时诗人境遇不佳,罢官时两袖清风,归居后祠禄亦时有中断,故曾有《薪米偶不继戏书》诗;经济上捉襟见肘之外,尚心力交瘁,时常卧病。当他“穷且志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4、语),仍发出高亢之音。“卧”而“僵”,形体可谓衰朽;“村”而“孤”,处境亦沉湎于一己之否泰荣辱而顾影自怜,他仍“杜门忧国复忧民”(《春晚即事》);其二,“老病虽惫甚,壮气复有余”(《夜读兵书》),诗人“不自哀”是对复国大业仍充满胜利信心。“不自哀”以“僵卧孤村”来反衬,更显得其志坚定不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2.能力目标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3.情感目标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

5、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1.导入语。2.学生活动: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这首古诗所表

6、达的爱国情怀。1.范读: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小组讨论交流:1)这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3.组织班级交流。(1)学生活动:

7、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2)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1)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2)学生活动: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播放背景音乐](3)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明确:《十风雨大作》(悲

8、怆豪壮)]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1)跟读。(2)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四、拓展提高: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1.思考。2.交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五、课堂总结: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