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水库、湖心、筑岛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工程水库、湖心、筑岛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ID:365683

大小:596.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07-28

某工程水库、湖心、筑岛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工程水库、湖心、筑岛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工程水库、湖心、筑岛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工程水库、湖心、筑岛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工程水库、湖心、筑岛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工程水库、湖心、筑岛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某工程水库、湖心、筑岛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8某工程水库、湖心、筑岛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概述12气象水文12.1气温、降雨12.2风22.3水位23工程地质33.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3.2场地土类别和地震液化判别43.3地基基础分析评价54.工程任务和规模65.湖心岛设计65.1设计依据65.2设计原则75.3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85.4边坡稳定计算85.5护岸方案106工程估算136.1编制说明136.2工程估算表157.结论与建议17附图18某工程水库、湖心、筑岛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概述某某

2、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某区西北部,东临开发区,南临某城区,西临开发西区,北临某外环线,是某对外开放和招商的经济技术开发基地。##湖原状为超挖取土坑,经过整治,已逐渐成为一片兼具地区水体调蓄、景观、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水体。随着##湖湖区护砌工程和景观工程的不断实施,将为提高调蓄洪涝水,保护水环境,以及某某高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可靠的保证。##湖湖区内已筑有小岛,为就地取土堆砌而成,未经碾压密实。受建设单位委托,我院承接筑岛边坡安全复核、水岸景观及护岸设计的任务。2气象水文2.1气温、降雨某属于##

3、市辖区,位于##东部。东临渤海,地跨海河两岸,面积859km2,某地势低洼平坦,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四季变化明显。1956年~2000年平均气温是12.5℃,年极端最高气温41.9℃(出现在2000年),年极端最低气温在-19.7℃(出现在1966年)。无霜期234天。年降水量基本在276.3mm(出现在1968年)到1037.2mm(出现在1964年)之间,变化幅度较大,达3.8倍,45年年降水量平均值为571.1mm。大于或者等于0.1mm年降水次数在5O次(出现在1965年)到93次

4、(出现在1964年、1990年)之间波动,均值为66次;大于或等于5.0mm年降水次数在13次(18某工程水库、湖心、筑岛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出现在1968年)到43次(出现在1964年)之间波动,均值为23次;大于或者等于10.0mm年降水次数在7次(出现在1958年、1968年)到33次(出现在1964年)之间波动,均值为15次。降水量和三个量级的年降水次数变化基本上是一致的,年降水量增大时,降水次数也增大,反之亦然。年蒸发量在1562.2mm(出现在1964年)到2459.4mm(出现在19

5、81年)之间,45年年平均值为2000.4mm,呈现波动变化,且到80年代后期,90年代呈现波动变化小、年蒸发量减少的趋势。在历史上某地区出现两次大灾年:1964年大涝,年蒸发量(1562.2mm)创历史最小、年降水量(1037.2mm)和年降水次数(≥0.1mm为93次、≥5.0mm为43次、≥10.0mm为33次)创历史最大;1968年大旱,年降水(276.3mm)和年降水次数(≥5.0mm为l3次、≥10.0mm为7次)创历史最小、年蒸发量(2229.3mm)接近历史最大值。与其它沿海地区

6、相比,具有日照充足、蒸发量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春季气温回升快等特点,海河、潮白河、永定新河、蓟运河、独流减河,在某境内注入渤海,海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区。2.2风##海岸带属季风气候地区,风向随季节变化。冬春季多为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夏秋季为西北太平洋气旋控制。年平均风速4.5m/s,最大风速26.5m/s,风向E~ENE。2.3水位根据##大学编制的《##某某某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区景观水系动态循环问题的研究》,##湖面积为0.52km2,##湖正常水位1.5m,设计洪水位2.0m。如无外界补水情况

7、下,##湖在6月份水位将达到最低值0.42m。18某工程水库、湖心、筑岛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3工程地质3.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1地形地貌根据《##湖人工岛护岸工程》中的钻孔位置、数量及孔深等数据,现状小岛工程区域中心最高点高程3.6m,湖区内湖底起伏较大,小岛周围湖底高程呈北低南高的趋势,北侧湖底高程约-7.00m。3.1.2地层分布规律及土质特征据勘察,所揭示地层属第四纪全新统,按成因主要分为以下三层:第一层:人工填土层(Qml)本场地地表分布素填土层,层厚在5.40m左右。①-1层粉质粘

8、土、粘土:黄褐色,可塑~软塑,含铁质、云母,高压缩性。①-2层粉土、粉砂:黄褐~暗褐色,饱和、松散,质匀。第二层:第Ⅰ海相层(Q42m)本层土为浅海相沉积,层厚10.10m左右,可分为以下三个亚层:②-1层粉质粘土:灰色,软塑,含云母、有机质,高压缩性,其中夹有厚度不一的粘土夹层。②-2层粉土:灰色,饱和、稍密,含云母、有机质,中压缩性。②-3层粉质粘土:灰色,软塑,含云母、有机质,高压缩性。第三层:第Ⅱ陆相层(Q41al)本层土为河床~河漫滩相沉积,揭示厚度4.50m左右。③-1层粘土:灰褐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