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和检测方法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和检测方法

ID:36569854

大小:4.22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5-09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和检测方法_第1页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和检测方法_第2页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和检测方法_第3页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和检测方法_第4页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和检测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和检测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 检测方法标准当涂县建科工程质量检测试验所2016年2月3日前言本标准代替GB/T8484-2002《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和GB/T16279-1997《建筑外门保温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影响建筑物室内环境质量的建筑外门窗抗结露因子检测内容;——明确了对于有保温要求的其他类型门、窗和玻璃可参照执行;——删除了热阻的定义;——增加了抗结露因子的定义;——增加了热流系数的定义;——增加了玻璃门的定义;——对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指标值进行调整、合并;——增加了玻璃门、外窗抗结露因子的分级规定;——增加了抗结露因子检测原理、检测装置与试件安

2、装、检测程序的规定,以及抗结露因子CRF值的计算方法;——根据与建筑门窗能效标识相协调的原则,对检测装置的冷、热箱空气温度设定范围进行了修改;——增加了规范性附录“热流系数标定”(见附录A);——增加了规范性附录“抗结露因子试验测点布置”(见附录C);——增加了资料性附录“玻璃传热系数检测方法”(见附录E);——增加了资料性附录“窗框传热系数检测方法”(见附录F)。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外门、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外门、外窗(包括天窗)传热系数和抗结露因子的分级及检测。有保温要求的其他类型的建筑门、窗和玻璃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

3、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4132-1996绝热材料与相关术语GB/T13475建筑构件稳态热传递性质的测定标定和防护热箱法·3.术语和定义3.1门窗传热系数(K)doorandwindowthermaltransmittance·表征门窗保温性能的指标。表示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外门窗两侧空气温差为1K,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3.2热导率(Λ)thermalconductance在稳定

4、传热状态下,通过一定厚度标准板的热流密度除以标准板两表面的温度差。3.3抗结露因子()condensationresistancefactor预测门、窗阻抗表面结露能力的指标。是在稳定传热状态下,门、窗热侧表面与室外空气温度差和室内、外空气温度差的比值。3.4总的半球发射率()totalhemisphericalemissivity表面的总的半球发射密度与相同温度黑体的总的半球发射密度之比。同义词:辐射率、黑度。3.5热流系数(M)thermalcurrentcoefficient在稳定传热状态下,标定热箱中箱体或试件框两表面温差为1K时的传热量。3.6玻璃门glassdoor玻璃为主要构成材

5、料的外门。4.分级4.1外门、外窗传热系数分级外门、外窗传热系数K值分为10级,见表1。4.2玻璃门、外窗抗结露因子分级玻璃门、外窗抗结露因子CRF值分为10级,见表25.检测方法5.1原理5.1.1传热系数检测原理本标准基于稳定传热原理,采用标定热箱法检测建筑门、窗传热系数。试件一侧为热箱,模拟采暖建筑冬季室内气候条件,另一侧为冷箱,模拟冬季室外气温和气流速度。在对试件缝隙进行密封处理,试件两侧各自保持稳定的空气温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条件下,测量热箱中加热器的发热量,减去通过热箱外壁和试件框的热损失(两者均由标定试验确定,标定试验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除以试件面积与两侧空气温差的乘积,即可计

6、算出试件的传热系数K值。5.1.2抗结露因子检测原理基于稳定传热传质原理,采用标定热箱法检测建筑门、窗抗结露因子。试件一侧为热箱,模拟采暖建筑冬季室内气候条件,同时控制相对湿度不大于20%;另一侧为冷箱,模拟冬季室外气候条件。在稳定传热状态下,测量冷热箱空气平均温度和试件热侧表面温度,计算试件的抗结露因子。抗结露因子是由试件框表面温度的加权值或玻璃的平均温度与冷箱空气温度(tc)的差值除以热箱空气温度(th)与冷箱空气温度(tc)的差值计算得到,再乘以100后,取所得的两个数值中较低的一个值。5.2检测装置5.2.1检测装置主要由热箱、冷箱、试件框、控湿系统和环境空间五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1

7、-热箱;2-冷箱;3-试件框;4-电加热器;5-试件;6-隔风板;7-风机;8-蒸发器;9-加热器;10-环境空间;11-空调器;12-控湿装置;13-冷冻机;14-温度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5.2.2热箱5.2.2.1热箱内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2400mm(宽×高),进深不宜小于2000mm。5.2.2.2热箱外壁结构应由均质材料组成,其热阻值不得小于3.5㎡·K/W。5.2.2.3热箱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