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与霍布斯问题-兼答陈晓平教授的批评

博弈论与霍布斯问题-兼答陈晓平教授的批评

ID:36583172

大小:41.5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12

博弈论与霍布斯问题-兼答陈晓平教授的批评_第1页
博弈论与霍布斯问题-兼答陈晓平教授的批评_第2页
博弈论与霍布斯问题-兼答陈晓平教授的批评_第3页
博弈论与霍布斯问题-兼答陈晓平教授的批评_第4页
博弈论与霍布斯问题-兼答陈晓平教授的批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博弈论与霍布斯问题-兼答陈晓平教授的批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博弈论与霍布斯问题——兼答陈晓平教授的批评【内容提要】博弈论是当代数学的一个很重要学科。它应用于社会科学,被誉为“社会科学的统一场论”,而霍布斯问题是伦理学和科学伦理学的关键问题。本文的目的,是力图运用博弈论来解决霍布斯问题,说明经济人怎样能够成为伦理人,说明功利、正义、仁爱、环保等道德原则怎样通过理性人之间的博弈而产生,并由此指出多元的系统主义的伦理学在逻辑地位上并不亚于一元论的功利主义伦理学,以此来回应陈晓平教授对我的批评。【关键词】霍布斯问题/原初状态与无知之幕/博弈论【正文】伦理学有几个经久不衰的问题,这就是:(1)休谟价值问题: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如何?我们

2、能够从事实判断推出价值判断吗?(2)霍布斯问题:经济人与伦理人的关系如何?我们能够从经济人的论述中推出伦理人的论述即伦理规范的论述吗?(3)罗尔斯问题:功利与正义的关系如何?我们能够从功利原则推出正义原则吗?因而有比功利主义更高的原则吗?(4)爱因斯坦问题:在伦理学中能建立公理体系吗?如果能够,伦理学的公理体系和理论结构有什么特点呢?(515)维持根斯坦问题:各种人类伦理行为,有共同的本质吗?它们组成什么样的家族类似类或它们是什么样的类似的家族呢?所有这五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分别由休谟、霍布斯、罗尔斯、爱因斯坦和维持根斯坦这些著名的西方哲学家和科学家以尖锐明确

3、的方式提出来的,不过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也都曾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上接触到这些问题;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中,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在理论上又不断面临这五个问题。因此研究这些问题必定体现出某种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思想冲突的思想的交融。本文的目的是试图创立一种新的观点和新的视野来讨论上述这些问题。不过,国内杂志限制论文字数一般不超过一万字,所以本文不可能全面讨论上述问题,只讨论第二个问题即霍布斯问题。人们常说,我们不应也不能超越社会经济状况来考察道德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这样一个问

4、题:我们不能越过人类的基本经济事实即人类基本行为来讨论伦理问题。那么,基本的经济事实或人类基本行为是什么呢?这就是:每一个人都是自利的(Self-interested),即要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或最优化的“理性人”或“经济人”。现在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承认全部经济学的出发点就是自利的经济人,它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调节而有利于并不是他们想去追求的公共利益。现在我们的问题是:自利的个人之间怎样能够通过相互的交往,建立健全的伦理规范而自觉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和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呢?这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是“经济人”怎样能

5、够变成“伦理人”15的问题,在历史上首先由霍布斯以最尖锐的方式提出来,在讨论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时我们又千百次地遇到这个实质上的霍布斯问题。“霍布斯问题”(HobbesianProblem)这个提法是社会学家帕森斯于1949年和哲学家哈贝马斯于1981年首先使用的,它可以表述为“社会秩序(以及伦理规范)是怎样可能的问题”(〔1〕,p.280)也可以表述为个人利益的价值判断如何能够推出社会义务价值判断?简单地说就是“经济人”怎样能够变成“伦理人”的问题。历史上有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洛克、帕森斯和哈贝马斯认为,经济人是不能推出伦理人的,“义务……是不能仅仅从目

6、的理性的论述中推论出来”。(〔1〕,p.282)因此伦理规范应该另寻它的出发点。亚当·斯密找到了“社会同情心”洛克找到了“人类天生的平等”,某些马克思主义者找到“公有制”和“阶级友爱”等等。但是,许多哲学家还是认为霍布斯问题有解,可以从经济人的前提中推出伦理人的结论,这样来解决霍布斯问题的,可以找出三个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这就是,近代的霍布斯“自然状态”模型;现代的罗尔斯“原始状态模型”和最新的“博弈论模型”。    一、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模型霍布斯(T.Hobbes,1588—1679)认为,在伦理规范出现之前,人类之间处于自然状态:(a)自然创造人类,人类在

7、能力上大致平等,这就产生希望的平等,若两人欲求相同的排他的事物,这事物不能为他们共享,于是他们便成了敌人。(b)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自然权利,15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和为了自己利益得到满足,对世界上每一样事物,甚至包括别人的身体在内,都有处置的权利,将它们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而不当作目的本身。这样人们彼此必然相互摧毁、相互掠夺,包括剥夺别人的生命、财产与自由,就发生了“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于是人类的生命是“孤独的、贫穷的、凶残的、充满恐惧的和短促的”。问题如何解决呢?人们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必须订立防范人们之间过度相互竞争的社会契约。正是导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

8、那个同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