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育学复习提纲

ID:36586010

大小:103.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12

教育学复习提纲_第1页
教育学复习提纲_第2页
教育学复习提纲_第3页
教育学复习提纲_第4页
教育学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细点1.从词源学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一词,都与(儿童)的培养有关。2.(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生产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重要的社会条件。3.关于教育的起源,在西方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和(模仿起源说),苏联教育界则坚持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实际上,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4.(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自此以后,教育就有了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5.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近代以后,社会要

2、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6.从形式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的过程。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8.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庠序)之学,其宗旨在于(明人伦)。9.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礼、乐、射、御、书、数)。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定为《四书》、《五经》。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0.(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

3、发展)。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1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13.(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他主张“性相近,习相远”和“有教无类”,重视启发教学和(因材施教)。14.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启发)一词由此而来。15.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是(《学记》),它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

4、民,(教学为先)”、“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开而弗达)”等观点。16.苏格拉底主张(产婆术)。柏拉图认为人类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其代表作是(《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最早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其代表作是(《政治学》)。17.(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每一个人”。18.卢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的作品是(《爱弥儿》)。19.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2

5、0.洛克提出(白板说)。他主张(绅士)教育。2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他提出教育的四个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22.《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作品,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等观点,主张“做中学”。23.凯洛夫教育学分为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个部分。2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

6、于(1993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于(1998年)。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知识细点1.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挥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具有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和文化功能)。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4.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而目

7、前的信息革命则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5.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舒尔茨),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存量)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6.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即某种共同的规范和独特的(精神气质)。7.从形态上看,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文化的诸因素中,(价值观)处于核心的地位。8.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的。9.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的特点是:在认知上具有(重传统与权威)的取向,在人事

8、上具有(重功名)的取向,在道德上具有(重忠孝)的取向。10.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