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主题功能区划及其生态补偿研究--以淮河流域为例

流域主题功能区划及其生态补偿研究--以淮河流域为例

ID:36588100

大小:13.68 MB

页数:157页

时间:2019-05-12

流域主题功能区划及其生态补偿研究--以淮河流域为例_第1页
流域主题功能区划及其生态补偿研究--以淮河流域为例_第2页
流域主题功能区划及其生态补偿研究--以淮河流域为例_第3页
流域主题功能区划及其生态补偿研究--以淮河流域为例_第4页
流域主题功能区划及其生态补偿研究--以淮河流域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域主题功能区划及其生态补偿研究--以淮河流域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京犬篓研究生毕业论文(申请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科、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垂垫圭堡生丝堕型垦甚生查!£堡巫窒二=丛逛丑运垫蕴型至丝选△童垫垄主邀卫生匡垫丝型盗堡型煎丝2010年5月学号DG0727008论文答辩日期2010年5月25日指导教师(签字)流域主体功能区划及其生态补偿研究以淮河流域为例ResearchonMainFunctionZoningofBasinandItsEcologicalCompensation:ACaseStudyofHuaiheRiverBasin博士研究生:王振波PhDCandidate:㈣Zhen—bo指导教师:徐建刚教授Men

2、tor:Prof.XUJian—gang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DepartmentofUrbanandRegionalPlanning,NanjingUniversity2010年5月摘要厶盘丝墨堂专业—20—07博士生姓名:至拯达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盆建堕!耋邀摘要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一味追求,使区域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本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中国区域发展面临着生态退化、环境恶化、区域差距扩大、公平与效率对抗等问题。问题症结在于资源的空间配置上,长期形成并仍在持续的行政区经济使得人口、经济活动并非以区域的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为依据。然而,行政区边界与生态系统的边界大

3、相径庭,行政区间各自为政,恶性竞争使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被严重割裂和打乱。经历了建国后四次行政区划大调整之后,主体功能区划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打破行政区划编制的区域空间规划,是政府生态意识的首次全国性应用。流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系统单元,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发展模式、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景观,最重要的是流域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自我调节功能和系统修复功能。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战略虽然以生态观为主要指导思想,但以行政区(如县域)为划分单元对各级主体功能区进行划分的方式,存在着一个重要弊端,那就是行政区对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割裂作用。这使生态系统强大的自我调节功能和系统修复

4、功能无法有效地发挥。至此,主体功能区划并没有实现最初生态指向型区划的根本目的。以一定范围流域为单元对流域进行主体功能区划,遵循自然规律,可以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和系统修复功能,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减小区域开发中的污染治理投资,有效进行资源利用调控,提高环境修复效率,加快流域低碳模式下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按照流域的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合理布局社会、经济、人口活动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虽然目前的流域管理委员会并不能对流域实施全面管理,但在生态觉醒和低碳社会大潮中,这将是全球范围内区域规划的必然发展方向。淮河流域包括苏鲁豫皖4省的40个地级市,面积广阔,人口密度高,

5、占据中国重要的生态战略区位。流域中各城市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与流域生态承载力和城市区位的牛态地位存在严重的不和谐。所以,第一章绪论从宏观全球时代潮流、中观国家的发展战略、微观的淮河流域发展现状角度交待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在理论、方法和实践三个力‘面提出了研究意义,明确了研究思路和多维研究方法之后,得出了论文的技术路线、拟创新点和研究难点。第二章进行了相关综述。首先总结了美、德、英、法等西方闰家的空间区划经验,并分政府组织模式、市场组织模式和协会组织模式兰种模式总结了罔外流域生态补偿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结合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战略的理论建设、实践过程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中国生

6、态补偿发展历程及相关政策摘要法规、流域生态补偿理论研究及国内实践,提出了中国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最后,切合文章的主题,综述了帕累托最优理论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领域,佐证了用帕累托最优理论指导淮河流域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实践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第三章在综述的基础上构建流域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体系。流域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经济学、生态学、地理学、法学、环境伦理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多个学科内容,其中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产生以环境伦理学、生态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关系,而地理学则是流域现状特征描述和主体功能区划分不可缺少的学科基础;流域主体

7、功能区生态补偿制度的确立、标准的制定,以及管理与法律保障等方面则与生态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息息相关。这些观点体系从理论上支撑淮河流域主体功能区划,以及生态补偿原理、标准、方式、保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为论文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章在阐述了淮河流域范围、行政区构成及历史变迁的基础上,分淮河流域自然条件与资源特征、淮河流域社会经济特征、淮河流域水环境特征三个大类包括地形与地貌、地质与水文构造、气候、土壤与植被、自然资源、水土保持、人口分布、国民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分布、旅游资源分布、水质变化、主要污染物空间分布、污染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