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导学案全册精品

高中地理必修3导学案全册精品

ID:36591616

大小:8.72 MB

页数:126页

时间:2019-05-12

高中地理必修3导学案全册精品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3导学案全册精品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3导学案全册精品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3导学案全册精品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3导学案全册精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3导学案全册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高考预测本节知识多属载体式知识,高考卷中难以独立成题,区域考查多以某一要素为主。重点放在学习区域的方法上和3S技术的应用方面。二、自学自练(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和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明确,行政区域;有的区域界线模糊,如自然区域。2.特性:⑴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⑵差

2、异性。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但不同区域间存在的特性不同。⑶层次性。区域的划分目的和尺度不同,必然出现不同等级的区域,同等级的区域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等级越高,差异性越强,反之,等级越低,共性越强。一个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下一级区域。⑷可变性。任何区域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生产力水平下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二).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地理环境异同比较(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地理环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不同点地理位置北纬30°附近,

3、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北纬43°~48°,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季节短土地条件水稻土,以水田为主,较分散,人均耕地少黑土,以旱地为主,集中成片,人均耕地多矿产资源贫乏较丰富(丰富的石油资源)相同点都是平原地区(地形),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气候)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区域经济发展农业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农作物水稻、油菜、棉

4、花春小麦、玉米、大豆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工业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重化工业基地商业贸易交通便利,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深居内陆,对内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落后(三).区域的开发方式1.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开发早期:耕作农业发展缓慢原因: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开垦困难;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2

5、)农业社会: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原因:a船的广泛使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河湖稠密使交通变得方便;b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创新,使土壤的开垦不再困难;c北方人口的南迁使人口增多,为水稻的精耕细作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3)工商业社会:在全国的农业地位有所下降。原因:a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破碎,粮食商品率低;b“粮仓”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c棉花生产不如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三、考点讲解考点一:区域的特点区域是空间单位,差异性是永恒的,一致性是相对的,有的区域界线明确,如行政区域;有的区域界线模糊,如自然

6、区域。1.层次性:区域具有级别差异。如下图所示:2.差异性:指一区域与其他同等级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区域内部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既有自然环境的差异也有人类活动的差异,是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3.整体性:组成区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4.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相对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是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

7、划分方案。例如,三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 (2012·启东高二检测)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们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2)与图示区域C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 ②政治文化区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和青岛市A.①②③      

8、  B.④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解析】 (1)区域是人们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2)热量带、干湿区和三江平原的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答案】 (1)A (2)D考点二:区域比较区域比较法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类比的内容有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资源、工业、经济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口等方面。区域具有整体性特点,区域的地理环境条件影响着区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