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学法指导(人教版)

七下历史学法指导(人教版)

ID:36600534

大小:5.69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5-09

七下历史学法指导(人教版)_第1页
七下历史学法指导(人教版)_第2页
七下历史学法指导(人教版)_第3页
七下历史学法指导(人教版)_第4页
七下历史学法指导(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下历史学法指导(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析图题解答历史题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沉着、冷静地(明确图的名称,注意图示说明)审题联系所学的知识注意:要写在规定的位置,要工整,留空白答案书写不要1.《隋朝大运河与元朝运河图》(1)隋朝大运河修建的时间:隋炀帝统治时期历史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影响:促进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隋朝暴政的表现,加速了隋朝的灭亡。(2)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和连接的五水系三点: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由北向南)五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3)元朝新修的两段运河名称:通惠河、会通河(4)隋朝运河与元朝运河的区别:隋运河弯曲,元运

2、河较直;元运河不经过洛阳,缩短了航程。2、《秦长城与明长城图》(1)秦长城的东西起至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2)明长城的东西起至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秦朝与明朝修长城的目的分别是抵御哪个少数民族的南下?(秦朝:抵御匈奴)、(明朝:抵御蒙古族)。4.《清朝的疆域图》(1)清朝疆域的七至:七下P112、都城是京师(2)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主要措施(课本18、19课或资料)司南罗盘针毕升元代火炮西洋⑴郑和的船队从我国何处出发?最远到哪里?沿途经过了哪两个大洋?⑵请说一说,你们的船队在往返时装载的货物和人员有何变化?⑶你认为你们的船队之所以能够完成七下西洋的壮举,原因有哪些?科学技

3、术条件: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国家:政治稳定、国力强盛;个人: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英勇无畏的气概、突出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及船队成员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出发时:装载金银、丝绸、瓷器等。随船人员主要是明朝船员、医生等。返航时:装载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有外国使臣搭乘。刘家港;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太平洋和印度洋。(4)请从政治和经济方面分析明朝前期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5)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特点?请从当时科技发展的角度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个特点?答:时间长、规模大、到达范围广。明朝前期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及指南针的广泛运用等。答:政

4、治:社会稳定;经济:国力强盛、经济繁荣。造船业发达等。乌苏里江库页岛黑龙江解答历史题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材料解析题1、认真阅读材料(包括材料的出处),找出关键词,沉着、冷静地审题。联系所学的知识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贞观政要》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

5、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理由何在?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贞观政要》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理由何在?答: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

6、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答:唐太宗意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说这番话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答: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2、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的人数比其他科多。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①我国古代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唐朝的科举制

7、是如何得以完善? ②材料二反映出明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的变化?命题范围局限于什么?③明朝改变科举制与秦朝的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④汉朝和清朝的统治者在思想上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各采取了什么措施?⑤就科举制用单一的考试方式选拔人才,谈谈你的认识?2、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的人数比其他科多。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