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灵佳毕业实习记录

邱灵佳毕业实习记录

ID:36611421

大小:16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12

邱灵佳毕业实习记录_第1页
邱灵佳毕业实习记录_第2页
邱灵佳毕业实习记录_第3页
邱灵佳毕业实习记录_第4页
邱灵佳毕业实习记录_第5页
资源描述:

《邱灵佳毕业实习记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实习工作记录学生姓名邱灵佳   所在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号08053308实习单位东华理工大学实习时间 2.28-5.30指导教师陈中胜(副教授)毕业实习成绩评定表实习考勤成绩实习日记成绩实习报告成绩实习单位成绩指导教师成绩比例比例比例比例比例10%10%30%20%30%总评成绩(百分制):指导老师签字:2012年6月8日东华理工大学教务处制13毕业实习工作任务下达书(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实习前下发给学生本人或学生实习小组,手写或打印)姓名邱灵佳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号08053308现将毕业实习任务下达书发给你,内容如下:一、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一)实习目的1、完成

2、毕业实验和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数据基础。2、掌握和提高实验技能,了解基本的研究方法。3、养成严肃认真、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4、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二)实习内容与要求1、课题的确定与实验设计,做到科学合理,争取有创新。2、开展实验与优化实验,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与按照指导老师要求完成实验。二、实习形式与时间安排以毕业实验与毕业论文撰写的形式展开。第1-9周为毕业实验。主要包括课题确立前的准备工作,课题确立,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第10周为等待指导老师做XRD,扫描电镜等表征。顺便开始撰写论文绪论部分。第11-14为实验数据处理与

3、论文撰写并修改过程。三、实习纪律与注意事项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定。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毕业实验与毕业论文撰写要求完成毕业实验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签发于20年月日主管院长:签发于20年月日13毕业实习计划姓名邱灵佳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号08053308实习单位东华理工大学二教1005实验室实习时间2012年2月28日—2012年5月30日【实习计划】第1-2周:对相关课题查阅文献,了解课题,积累资料,提高检索技巧。第3周:缩小研究范围,将光致发光研究范围缩小到上转换材料YAG的制备。第4-5周:针对上转换材料YAG的制备,确定实验方案。第5-9周:根据实验方案做好实验准备

4、,并开始实验。第10-13周:实验数据处理、绘图、处理、分析,撰写论文并反复修改至定稿。【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意见】签章:2012年6月8日【指导教师意见】签章:2012年6月8日13毕业实习考勤表姓名邱灵佳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号08053308实习单位指导教师陈中胜联系方式13755931683时间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签字时间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签字时间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签字加班及外出公务活动情况(时间、地点、人员、事项)无评定成绩(满分10分):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签章):2012年6月8日13毕业实习中期检查表

5、姓名邱灵佳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号08053308实习单位东华理工大学二教1005实验室实习时间第5-9周目前实习情况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在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确定了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并严格按照陈老师的要求完成了实验。存在问题及采取措施1、实验设计的溶液浓度操作起来不方便,将溶液浓度按照掺杂量来设置,可以达到操作简单,优化实验的目的。2、多组实验同时做时要条理清晰,做好记录与标记工作。签名:2012年6月8日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意见:签章:2012年6月8日指导教师意见:签章:2012年6月8日13毕业实习日记(一)姓名邱灵佳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号08053308实习单位东华理工大

6、学二教1005时间2.25-3.52.25陈老师检查了对光致发光的一些基础认识,解答了一些发光机制问题,并教了一些检索文献的技巧,督促我多看文献,多看资料,积累素材。2.28对收集的上转换发光材料文献进行了初步分析,决定做上转换发光,但是上转换发光有很多体系,还是没什么头绪。3-5今天陈老师问了课题的确定情况,最后建议我做YAG体系的稀土金属离子掺杂,并督促我多看看文献。13毕业实习日记(二)姓名邱灵佳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号08053308实习单位东华理工大学二教1005实验室时间3.6-3.223.10详细的查阅了YAG材料制备,确定做YAG体系。但对该掺杂什么离子不太明朗

7、,咨询老师后觉得在前人掺杂基础上再掺杂Li+有一定的创新性,经过查阅资料后,确定了在YAG:Yb3+/Ho3+基础上再掺杂Li+。3.11开始设计方案,跟陈老师交流后决定在影响因素:温度,浓度与Li+掺杂上各设计一组实验。3.14设计的实验数据遭到陈老师的反对,因为设计的浓度虽然科学但不可行。该浓度下计算出的使用溶液体积,实验室中的的移液管基本不能满足它的精确度,这会造成极大的误差。陈老师建议我根据掺杂量来定浓度,例如掺杂1%就定为1ml的溶液,这样算出的溶液浓度虽然不太好看,但是操作起来非常方便,而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