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VanGieson染色液对细胞染色的研究

不同浓度VanGieson染色液对细胞染色的研究

ID:36616323

大小:62.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3

不同浓度VanGieson染色液对细胞染色的研究_第1页
不同浓度VanGieson染色液对细胞染色的研究_第2页
不同浓度VanGieson染色液对细胞染色的研究_第3页
不同浓度VanGieson染色液对细胞染色的研究_第4页
不同浓度VanGieson染色液对细胞染色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浓度VanGieson染色液对细胞染色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浓度VanGieson染色液对细胞染色的研究【摘要】  目的不同浓度VG氏染色液对细胞培养后的染色效果的研究,寻求理想的配置浓度。方法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培养,细胞爬片,经乙醛刺激细胞活化后,通过HE、VG氏染色,观察胶原纤维和肌源性成分的染色效果。结果VG染液:A液(1%酸性品红水溶液)、B液(苦味酸饱和水溶液),临用前分别按A∶B=2∶1、1∶1、1∶2三种配方中肌性纤维和胶原纤维都染成不同程度的品红色。A∶B=1∶9配方中肌性纤维染成黄色,胶原纤维染成红色。A∶B=5∶95、1∶99配方中两者都染成黄色。结论A∶B=1∶9此种染

2、色两种成分明显,效果最佳,其余比例染色效果呈单一色,无鉴别作用。【关键词】VG染色;细胞培养;肝星状细胞;胶原纤维VG氏(VanGiesan)染色方法在病理诊断中是最常应用的一种特殊染色,鉴定胶原纤维和肌源性成分起着重要的作用[1]。但是对细胞染色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对不同浓度VG氏染色液对细胞培养后的染色效果进行探讨,寻求理想的配置浓度。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5  细胞来源于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正常细胞培养再经乙醛刺激24h,95%的酒精固定。VG染液:A液(1%酸性品红水溶液)、B液(苦味酸饱和水溶液)

3、;HE染液均由该实验中心提供。  1.2方法  1.2.1细胞培养    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经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正常传代培养稳定后,细胞爬片,长至融合度70%时,0.4%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同步化处理12h,200uM乙醛刺激24h,95%的酒精固定。  1.2.2染色  HE染色5~10min,稀盐酸酒精进行分色,淡氨水使胞核蓝化3~5min,用VG染液染5~10min。弃去染液,直接用95%酒精快速分化,用滤纸吸干。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VG染液:A液(1%酸性品红水溶液)、B液(苦味酸饱和水溶液),临用前分别按A∶

4、B=2∶1、1∶1、1∶2、1∶9、5∶95、1∶99的比例混合使用。5  2结果通过对国内外染液配制比例配方中选出有代表性的6种进行染色比较,可以看出A∶B=2∶1、1∶1、1∶2三种配方中肌性纤维和胶原纤维都染成不同程度的品红色(见图1、2),无差异性,起不到鉴别的作用。A∶B=1∶9配方中肌性纤维染成黄色,胶原纤维染成红色(见图3),此染色效果最佳。A∶B=5∶95配方中肌性纤维和胶原纤维都染成不同程度的黄色(见图4)。A∶B=1∶99配方中两者都染成黄色。故由此认为A∶B=1∶9配方染色效果最佳。  3讨论肝纤维化其特征为以胶原蛋白为主的细

5、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合成与降解失衡。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s,HSC)是引起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2],其活化、增殖是肝纤维化的关键事件[3]。激活的HSC大量增殖,发生表型改变并分泌过多的ECM沉积于肝脏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4]。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能够有效刺激HSC活化,使P-ERK水平增加,引起ERK信号传导通路活化[5]。胶原纤维是结缔组织的一种组成成分,由成纤维细胞所产生,易被酸性染料着色。VanGieson作为传统的胶原纤维染色方法之一,其配方中酸性品红用于染胶原纤维,而苦

6、味酸能使肌纤维黄染,染色效果鲜艳明亮,且本法不受组织固定液的限制,因而深受科学研究欢迎。本文中试探将Van5Gieson染液中两种染料按不同比例组成配方使用,目的在于探索能否根据不同组织选用不同比例配方达到不同的染色效果。经过我们反复比较试验,按1%酸性品红1份与9份苦味酸饱和水溶液混合配制而成的VanGieson染液,染色结果胶原纤维与肌纤维颜色鲜艳且对比明显。另外,苏木精为组织学技术中常用的细胞核优良染料,但苏木精单独使用并没有染色作用,我们对比使用不同苏木素染液目的在于找寻一种用于VanGieson染色法的细胞核染液,该染液染色后不易被苦味酸

7、褪掉。实验结果并结合以上分析,使用VanGieson染色法,若将酸性品红与苦味酸按1∶9比例配制染液,并用含铁的苏木素染液染细胞核,可获得较为稳定的操作方法,且可使肌纤维、胶原纤维、细胞核的颜色对比更为突出。也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他比例的VanGieson染液。【参考文献】  [1]郑集义.VanGieson染色液的配制及染色体会[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20(4):496-497.  [2]吴会战,马洪德,张梅,等.乙醛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J].西南军医.2005,7(2):25-27.  [3]ElsharkawyAM,Oak

8、leyF,MannDA.Theroleandregulationofhepaticstellatecellapoptos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