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顶板作为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影响分析

地下室顶板作为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影响分析

ID:36617419

大小:210.6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3

地下室顶板作为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影响分析_第1页
地下室顶板作为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影响分析_第2页
地下室顶板作为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影响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地下室顶板作为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影响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3卷第7期建筑施工BUILDINGCONSTRUCT10NVol_33No.7地下室顶板作为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影响分析AnalysisofImpactofBasementCeilingSlabKnownasaBuilt-inSuperstructurePartofHigh-RiseBuild鹚in一g:_口张洁(上海高等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200031)【摘要】某高层建筑在地下室顶板上开设较大的洞口,这使得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条件无法满足.而当地下室顶板在洞口周围采取适当的构件布置措施后,

2、通过建立模型对楼板开洞前后计算对比、分析,证明此种办法可满足地下室顸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的要求,同时也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关键词】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嵌固端地下室顶板开洞影响【中图分类号】TU7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1001(2011)07—0560—031工程概况本工程整体地下室共1层,层高5.5m。此地下室顶板上主要有3个塔楼,塔1为4层的框架结构(高18.950m),塔2为7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高30.650m),塔3为2O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高81.350m),见图l。本工

3、程场地类别Ⅲ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加速度O.05g,因本工程为特殊设防类建筑,进行抗震计算时抗震等级按7度设防,地震加速度O.O5g。图2整体分析结构模型图1地下室平面图及塔楼划分示意3地下室顶板开洞对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影响分析本工程在整个结构设计结束且基础已经施工完毕的情况下,应甲方的要求增设了下沉式广场。该广场要求在地下按原设计方案(无此洞口时)分析,地下室的侧向刚度与室顶板上开设一个较大的洞口,而原结构设计是以地下室项上部底层结构侧向刚度比值大于2,地下室项板可以作为上板为上部结构嵌固

4、部位,现在地下室顶板上开大洞,使地下部结构嵌固端,且地下室顶板上的备塔楼可以按单独结构分室顶板无法满足规范对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要求,故本文别计算。地下室顶板开大洞后,因无法满足上述条件,原结构将通过计算分析此大洞口对嵌固效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设计计算的前提不成立,其结构需全部重新进行设计。故如应对措施。何采取措施减小洞口对于该地下室顶板的影响,使其可以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这对于该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1.14第1条明【作者简介】张洁(1979

5、一),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联系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1487弄57号(200031),确规定: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顶【收稿日期】2011-06—21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规范并没有对洞口的尺寸进行量化,嫱姆糍羹7/2011张洁:地下室顶板作为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影响分析第7期但要求地下室顶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平面内刚度,以有效传递表1塔I自震特性对比地震基底剪力。故根据规范要求,我们考虑在洞口周边加设振型号周期(S,转角手动系数(y)扭转系教地下室顶板开洞T1.06081

6、76.750.80+00OO.O1混凝土梁(图3),并对该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模型前三周期结T21.054184.85O.O1+0.990.O0构自振特性T31.0266174.41O.2O+O.000.79地下室顶板不开T1.0608174.940.79+0.O1O.21洞模型前三周期T21.054084.800.01+O.990.00结构自振特性T31.0266174.300.20+O.OO0.79表2塔2自震特性对比振型号周期(S:转角平动系数(卅)扭转系糍第一扭转/第一平动周期地下室顶板开洞

7、T11.665789.55O.OO+1.OOO.OO图3增设混凝土粱示意模型前三周期结T21.5277178.75O.98+O00O.O2O.83构自振特性T31.383629.93001+1.O00.98地下室顶板不开T11_665789.55000+1.O0O.0O洞模型前三周期T21.5277178.75099+0.O00.O2O.83结构自振特性T31.383623_860.Ol+0.OO0.98表3塔3自震特性对比振型号周期(S:转角平动系数(一扭转系蠹第一扭转/第一平动周期地下室项板开

8、洞T12.7244116.31O.20+O8OO.O0模型前三周期结T22.708026.490.78+O.19O.O2048构自振特性T32.31O836.370.02+0.020.96地下室顶板不开T12.7244116-26O.20+O800.OO洞模型前三周期T22.708026.44O.78+O.190.020.848结构自振特性T32.31O836370.O2+0.O2O.96图4楼板面内主应力示意小,但两种模型下位移差值相对比较大。可见因开洞形成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