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柱下联合桩基础的设计探讨

多柱下联合桩基础的设计探讨

ID:36624959

大小:186.9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3

多柱下联合桩基础的设计探讨_第1页
多柱下联合桩基础的设计探讨_第2页
多柱下联合桩基础的设计探讨_第3页
多柱下联合桩基础的设计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柱下联合桩基础的设计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卷第2期福建工程学院学报Vol.1No.22003年8月JournalofFuj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Aug.2003文章编号:1672-4348(2003)02-0051-04多柱下联合桩基础的设计探讨林世明(福建省广播电视设计院,福建福州350001)摘要:论述框架结构房屋,当柱网密、柱距过小时,采用柱下联合桩基的必要性和适宜性,并用实例证明在某些情况下,联合桩基础将因群桩效应的引入使桩数减少而带来经济效益。同时指出对联合桩基础因承台底面弯矩减少等原因,不能简单套

2、用单柱承台设计,以免造成浪费。关键词:小柱距;联合桩基础;群桩效应中图分类号:TU473.1文献标识码:AThedesignofcombinedpile-foundationundergroupcolumnLINShi-ming(FujianBroadcastingandTelevisionReconnaissanceInstitute,Fuzhou350001,China)Abstract:Thenecessityandsuitabilityofadoptingcombinedpile-found

3、ationundercolumninframedbuildingwithdense-columngridandclose-columnspacingarediscussedinthispaper.Insomecases,thecombinedpile-foundationbringseconomicbenefitbydecreasingpileamountwithactionofpilegroup.Applyingadd-polepile-capdesigntocombinedpile-founda

4、tionisnoteconomicalbecausethebottommomentofitsdecreasing.Keywords:columnspacing;combinedpile-foundation;actionofpilegroup;pile-capdesign在房屋建筑设计中,有时因建筑功能的限制需设置3桩时,采用联合桩基础,可能仅需布置5或结构抗震设防的要求,往往在楼梯间、变形缝等桩,此时并不降低联合桩基础的安全度。这种效部位柱网密、柱距较小。对深厚软土场地,如单桩果可在下文工程实例计

5、算中得到证明。竖向承载力水平较低,布桩时按柱下独立承台设1工程实例计,往往产生承台间净距过小,甚至两个承台在平面位置上重叠的问题。在这种场合往往可采用两1.1工程概况2柱或多柱联合桩基础,其理由与浅基础采用联合××综合楼建筑面积5670m,为6层框架结基础相似,布桩原则与独立桩基础相同。构,抗震按7度设防,最大柱距7m,最小2.4m。依据大量试验研究制定的《建筑桩基技术规地貌为溺谷相沉积的软土场地,其主要地层与桩[1]范》证明,在常见的布桩情况下,由于群桩效应基计算参数见表1。表中参数符号对应的规范

6、为作用,根据计算往往出现群桩承载能力超过群桩《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根据地区条件中单桩承载力之和的性质。当基桩总极限侧阻力和成熟经验,选用桩径0.5m的震动静压沉管桩和总极限端阻力各占一半左右时,这一性质都表基础,初选桩长20m。由于工程建于2001年,故现得较为明显。同时,由于联合布桩后,基桩的满适用规范为(JGJ94-94)。载率提高,从而使布桩数量减少。比如,当两柱各收稿日期:2002-12-11作者简介:林世明(1962-),男(汉),福建连江人,工程师.52福建工程学院学报第

7、1卷表1主要地层及设计参数(qsik、qpk/kPa)=1.50。按同一参数计算,单桩承载力设计值R5=Tab.1Mainstratumanddesignparameter713kN,5桩承台(如图2)自重G5=238kN,要求桩沉管灌注桩数层号土层土层厚度/m桩周qsik桩端qpkn=(F1+F2+G5)/R5=(1450+1560+(1)素填土1.515238)/713=4.6,取5根。(2)淤泥8.010满载率=(1560+1450+238)/713×5=0.(3)粉质粘土4.03012009

8、1.(4)残积砂质粘性土>104025001.3分析对比1.2布桩设计与验算多桩基础较3桩基础之所以能减少桩数,是建筑物楼梯间部位的柱距较小(图1),Z1的因为在计算中能体现群桩效应和满载率的提高。柱底压力F1=1450kN,Z2的柱底压力F2=虽然粘性土的侧阻群桩效应系数ηs一般小于1,1560kN。如采用柱下独立桩基础,均为3桩基础。但端阻的群桩效应系数ηp远大于1,其综合效应由于按单柱下3桩基础布置有困难,故用柱下联仍明显大于1.0,本例承载力提高了14%。本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