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_郑小军

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_郑小军

ID:36626570

大小:1.87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3

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_郑小军_第1页
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_郑小军_第2页
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_郑小军_第3页
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_郑小军_第4页
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_郑小军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_郑小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术时空】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郑小军张霞——————————————————————————————————————————摘要:目前,微课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热点。微课的出现,在教育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一波波的“微课热潮”。归纳起来,人们对微课的质疑主要有六点:一是认为微课热是“短时炒作”,二是认为微课是“新瓶”装“旧酒”,三是认为微课是导致知识碎片化的“元凶”,四是认为微课没有技术含量,五是认为微课可能将传统的课堂实录完全淘汰出局,六是认为微课类型繁杂,缺少统一的评判标准、创作模式和制作工具。人们之所以提出这些

2、质疑,归根到底源于人们对微课产生的时代背景、现实需求、核心本质、优势短板、教育价值、应用前景、发展趋势、创作方法等相关问题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在未来,微课研究者需要共同联手破解的难题包括微课的设计原则与策略、评价标准、支持与变革教与学的方式、从微课走向微课程、一体化微课程开发平台研制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难题,才能引领微课健康、快速发展。关键词:微课;微课程;微课热;问题质疑;探讨回应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95(2014)02-0048-07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4.02.0

3、07——————————————————————————————————————————*基金项目:广西教师教育学科教学团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桂教师范〔2011〕84号);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工程“十一五”第5批立项课题“地方高师院校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09C046)。作者简介:郑小军,教授,硕士生导师;张霞,硕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广西南宁530023)。当前,微课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热要以小心谨慎甚至冷眼旁观的消极态度来对待不断点。2013年,四个全国性微课大赛先后举办——涌现的教育信息化的“热潮”

4、。因此,当“微课热”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举办首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突然掀起时,他们会表现得麻木、冷淡、习以为和第13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程组比赛,全常,继而强烈鄙视、反感、抵制,以期引起更多人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共鸣,从而证实“微课热”确实如他们所预测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联合举办首届全国微课程大赛。那样会转瞬即逝。然而,由于这类人过多地信赖于众多新闻媒体对微课进行了大量的跟踪报道。与微过去的经验,一开始便掉入先入为主的陷阱,“有课相关的研究课题和论文数量呈井喷之势。2013色眼镜”遮蔽了微课的教育价值和应用前景,这使年堪称“中国微

5、课元年”。笔者考察了国内比较重得他们较难准确地定位和理解微课。在他们眼里,要的微课资源,以及与微课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发微课的教改作用不过像微风掠过湖面时漾起的细小现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实践者,对微课的认识依然涟漪,不值一提。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正视微课。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存在各种质疑、误区和混首先,“微课热”并非“炒作”,而是有其深乱。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微课的相关问题进刻的时代背景、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前行深入探讨,以利微课健康、快速发展。景。这是一个拥有众多名号的年代——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数字时代、大数据时代,知识经济时一、“微课热”是短时炒

6、作,还是有其时代代、后工业时代、后现代,创新时代、创意时代、背景、现实需求、教育价值和应用前景?创感时代、创客时代,数字化学习时代、学习型社面对突如其来的微课热,有不少人认为这只不会,碎片化时代,微时代(微博、微视频、微电过是教育领域突然掀起的一次“短时炒作”。微课影、微信)。处在这样一个多样化的时代,学习者噱头虽大,实用性却很小,对教学改革的作用不会亟需一种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很大。片化学习、泛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数字化学这种质疑声大多来自对微课了解甚少且持有抗习资源,帮助其从容应对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和拒心理的人群。他们被以往的“教

7、育信息化泡沫热自我更新的严峻挑战。工作任务繁重的一线教师更潮”所伤,对新技术新媒体不抱有太大希望,而主是亟需一种支持其信息化教学、网络研修和教师专现代远程教育研究.48.2014年2期/总128期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学术时空】业发展的平民化的新媒体和新技术。数字化学习可以缓解教师的工学矛盾;支持教师的个性化学资源的建设者亦亟需更新换代,从以冗长乏味的习,可以提升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降低了技课堂实录教学视频和常规多媒体课件为主体的资术门槛,有利于一线教师的全员参与;易于分享源建设模式转向灵活高效、可重用、“小、微、交流,便于研修成果的流通、可视化和最大化

8、。精”的资源建设新模式。而微课正是微时代视频在说课中应用微课,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