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PTN技术的研究探讨

对于PTN技术的研究探讨

ID:36629755

大小:7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3

对于PTN技术的研究探讨_第1页
对于PTN技术的研究探讨_第2页
对于PTN技术的研究探讨_第3页
对于PTN技术的研究探讨_第4页
对于PTN技术的研究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于PTN技术的研究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于PTN技术的研究探讨1.PTN的产生背景运营商已经开始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全业务意味着融合,IP化是融合的基础。ALLIP已成为当今业务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传统业务IP化的同时,天生具有IP血统的新业务蓬勃发展起来,而当前传输网和传统数据网络受其技术体制限制,已越来越成为业务、网络IP化发展的掣肘,于是,PTN技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国内3G牌照发放以后,三大运营商都在进行IP化的转型。移动网络的IP化比固网的IP化更复杂。移动网络的IP化,除了传统业务IP化方面的需求,还对时钟、网络延时、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从而对承载网产生了新的需求。

2、当前移动IPRAN建设是业界关注的热点,传统的MSTP传送技术在承载效率、可扩展性和成本方面难以满足移动IPRAN的长期发展要求,需要一种基于分组的新型承载技术来替代MSTP,PTN技术的出现正好适应了这个需求。由于IPRAN的需求融合了传输和数据的技术特征,在解决方案上也体现了多样性,除PTN技术外,还有MSTP的PTN改造、路由器增强方案。据中兴通讯PTN国内市场总监王杨介绍,传统的SDH和路由器通过改造很难满足运营商的长久发展需求,尽管MSTP能够满足3G初期的需求,但在3G后期会出现动力不足,同时运营商在3G后期还有大量的承载传输网投资

3、,MSTP的生命周期并不是很长,而运营商需要能够长久支持业务发展的网络,运营商移动宽带化和无线宽带上网的发展,对移动承载的传送需求量也非常大。她认为,通过MSTP改造或者路由器改造来实现承载IP业务,将需要一定的周期,满足运营商功能需求的时间窗比较靠后,不适合运营商的长久发展和长久投资计划。而PTN从一开始就是从致力于满足运营商的长远需求出发的。随着3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满足3G网络的底层传输需求是当务之急。现有的SDH/MSTP/ASON传输网由于IP化不够彻底,使得在承载IP业务时效率较低,为适应未来网络发展和网络融合需要,采用PTN(MP

4、LS-TP)技术、增强以太网技术和IP/MPLS等技术进行全业务统一IP化承载的多种技术由此应运而生。2.PTN的基本概念和特点PTN(分组传送网,PacketTransportNetwork)是指这样一种光传送网络架构和具体技术:在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媒质之间设置了一个层面,它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并支持多业务提供,具有更低的总体使用成本(TCO),同时秉承光传输的传统优势,包括高可用性和可靠性、高效的带宽管理机制和流量工程、便捷的OAM和网管、可扩展、较高的安全性等。PTN具有以下技术特征:1.

5、采用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CO-PS)技术,基于分组交换内核,支持多业务承载。2.严格面向连接。该连接应能长期存在,可由网管手工配置。3.提供可靠的网络保护机制,并可应用于PTN的各个网络分层和各种网络拓扑。4.为多种业务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质量保障。5.具有完善的OAM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功能。6.基于标签进行分组转发。支持双向点到点传送路径,并支持单向点到多点传送路径;支持点到点(P2P)和点到多点(P2MP)传送路径的流量工程控制能力。7.分组传送网络包括3个PTN层网络,它们分别是PTN虚通道(VC)层网络、PTN虚通路(VP)层网络和PTN虚

6、段(VS)层网络。PTN的底层是物理媒介层网络,可采用IEEE802.3以太网技术或SDH、光传送网(OTN)等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CO-CS)技术。对于MPLS-TP技术,PTN的VC层即伪线(PW)层,VP层.PTN=Packet技术+SDH传送技术Packet技术:分组内核,组网灵活,面向未来,HQOS能力支持业务精细化处理,带宽深度统计复用,严格的网络质量保障。SDH传送技术:基于硬件的丰富OAM和PS技术,E2E的网络管理,精准的时钟传送能力就实现方案而言,在目前的网络和技术条件下,总体来看,PTN可分为以太网增强技术和传输技术结合M

7、PLS两大类,前者以PBB-TE为代表,后者以T-MPLS为代表。当然,作为分组传送演进的另一个方向——电信级以太网(CE,CarrierEthernet)也在逐步的推进中,这是一种从数据层面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多业务承载的改良方法,相比PTN,在全网端到端的安全可靠性方面及组网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L2/L3层交换能力。3.PTN的关键技术就实现方案而言,在目前的网络和技术条件下,总体来看,PTN可分为以太网增强技术和传输技术结合MPLS两大类,前者以PBB-TE为代表,后者以T-MPLS为代表。当然,作为分组传送演进的另一个方向——电信级以太网

8、(CE,CarrierEthernet)也在逐步的推进中,这是一种从数据层面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多业务承载的改良方法,相比PTN,在全网端到端的安全可靠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