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分析技术概况

表面分析技术概况

ID:36652005

大小:231.43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13

表面分析技术概况_第1页
表面分析技术概况_第2页
表面分析技术概况_第3页
表面分析技术概况_第4页
表面分析技术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表面分析技术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固体表面物理化学表面分析技术概况2005/9/16-1Surface&MaterialsGroup,CCME,PKU固体表面物理化学主要参考书1.D.P.WoodruffandT.A.Delchar,ModernTechniquesofSurfaceScience,Cambridge,1986.2.D.BriggsandM.P.Seah,PracticalSurfaceAnalysis,JohnWileyandSons,Inc.,1983.2005/9/16-2Surface&MaterialsGroup,CCME,PKU固体表面物理化学表面检测的技术要求¾灵敏的检测

2、技术,因为一般表面原子占整个晶体的比例为10-7左右,几乎所有的检测技术要用到信号放大器及倍增管,以及光子或电子计数器;¾检测的技术是表面灵敏的,因为要研究表面的理化性能;¾要检测信号,必须要有信号载体,我们称这种信号载体为探针;¾样品表面可控制的,即结构和化学组成等可以控制。2005/9/16-3Surface&MaterialsGroup,CCME,PKU固体表面物理化学表面分子技术概况作为信号载体的探针,基本包括:电子,离子,光子和中性粒子,此外还有热和场,参见图3.1。以探针接触表面时,必然会发生探针与表面的相互作用。电子离子中性粒子固体材料光子热场Fig.3

3、.12005/9/16-4Surface&MaterialsGroup,CCME,PKU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电子与表面相互作用1.弹性散射,电子本身不损失能量;2.非弹性散射,电子传递或吸收样品能量;3.注入,钻入样品内;4.衍射,由于其波长与样品晶格常数接近,从而满足布拉格方程或劳埃关系,产生衍射花样;5.轰击样品,产生新的二次电子和X-射线;6.断裂表面键,诱导脱附。2005/9/16-5Surface&MaterialsGroup,CCME,PKU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电子与表面相互作用Fig.3.2Fig.3.3I.弹性散射,电子本身不损失能量;II.非弹性散射,振动吸

4、收;价带跃迁;III.非弹性散射,Auger电子;IV.二次电子和特征X-射线。Source:高本辉,崔素言Source:华中一2005/9/16-6Surface&MaterialsGroup,CCME,PKU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电子与表面相互作用电子自由程:电子与晶体中的原子核产生两次连续碰撞之间所走过的平均路程称为电子自由程,λ。电子自由程与电子的本身能量有很大关系,如图3.4。在30~100eV以内,其值达到最小,约为0.1~0.8nm=1~8Å,即大约三个原子层左右。LEED就是利用这个能量段来工作的。对于实际的电子平均自由程,不但与电子自身能量有关,还与材料有

5、关,Seah等人总结了大量的数据,得到经验计算公式如下:538λ=+0.41×aE对于纯元素:2E2170对于无机化合物:λ=2+0.72×aEE49对于有机化合物:λ=2+0.11EE其中,a为单原子层厚度(nm),E为以费米能级为零点的电子能量(eV)。λ的单位为nm。2005/9/16-7Surface&MaterialsGroup,CCME,PKU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电子与表面相互作用538λ=+0.41×aEAg2Eo≈5AFig.3.4Source:华中一2005/9/16-8Surface&MaterialsGroup,CCME,PKU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离子与

6、固体表面作用1.弹性散射,离子本身不损失能量,前散射和背散射;2.非弹性散射,离子损失能量,前散射和背散射;3.离子注入,钻入样品内;4.轰击样品,产生表面剥离;5.俘获、再释和溅射脱附。2005/9/16-9Surface&MaterialsGroup,CCME,PKU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光子与固体表面作用当光子能量小于1兆电子伏特的情况下,光对物质的作用主要是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当光子将能量全部交给一个电子,使其脱离原子而运动,这是光电效应;光子与电子产生碰撞,将一部分能量交给电子而散射,碰撞射出的电子称为康普顿电子,这就是康普顿效应。光子与表面作用,有如下过程:1

7、.光反射;2.光吸收;3.光衍射;4.光激发,产生光电子;5.光诱导表面分子脱附和反应。2005/9/16-10Surface&MaterialsGroup,CCME,PKU固体表面物理化学中性粒子与固体表面作用1.粒子弹性碰撞;2.粒子非弹性碰撞;3.粒子表面吸附;4.粒子表面迁移;5.粒子表面反应。2005/9/16-11Surface&MaterialsGroup,CCME,PKU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场与固体表面作用探针诱导表面电子发射,主要是以不同的形式给固体内的电子以能量,使电子克服表面的能垒而逸出。根据肖特基理论,外加电场可以降低能垒,有助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