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柯木塱站建筑设计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柯木塱站建筑设计

ID:36655097

大小:261.3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3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柯木塱站建筑设计_第1页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柯木塱站建筑设计_第2页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柯木塱站建筑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柯木塱站建筑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2期广东土木与建筑No.122006年12月GUANGDONGARCHITECTURECIVILENGINEERINGDEC2006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柯木塱站建筑设计付良群(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广州510500)摘要:通过某工程建筑设计实例,探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如何把握环境和功能特性进行建筑形式选择和表达的具体方法,并考虑轨道交通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关键词:轨道交通;建筑设计;城市景观居民,站位前后百余米内均为密集楼房,目前站位百1工程概况米处在广汕路拓宽后道路两侧设置的公交车停靠站,与城市公交系统能实现良好的接驳,加上与某小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柯木塱站位于广汕路上学相距较近,更便于

2、吸引客流。从房屋拆迁及客流吸方,站前为林业学校站,站后接高塘石车辆段,线间引两方面综合考虑,认为车站站位的选址是合理的。距12m,为路中高架岛式车站,呈东西走向布置。广2.2车站布置汕路现状为双向四车道,交通繁忙,目前正进行道路由于车站站后接六号线高塘石车辆段,线间距拓宽施工,将路面拓宽至60m,单幅宽度为4.5m(人12m,而六号线线路由广汕路中穿行而过,故车站设行道)+3m(绿化带)+19.5m(机动车道),中间设6.0m计为东西向布置的路中高架岛式车站,而车站路中宽的绿化带。主体体量大小及其建筑形式对城市景观的影响成为本工程主体建筑位于中间绿化带的上方,周边本次设计重点考虑的问题。环

3、境条件为:西北象限为村镇居住区;东北象限为小经多方考虑,我们决定将本工程相关设备及管学及多栋多层住宅楼;南侧为1栋3层酒楼及2层办理用房设于道路两侧,以减小路中体量并大幅降低公用房。根据规划部门提供的资料,车站站址附近北工程造价。作为路中岛式车站,乘客通往站台的垂侧规划为村镇建设用地和商业金融用地;南侧规划直交通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决定了采用路中2层的为居住用地和村镇建设用地。总平面如图1所示。主体建筑形式,而道路两侧乘客通往站台必须通过设置天桥来加以实现。如为了简化路中车站主体体量,仅设置通往站台的通道把付费区与非付费区布置在道路两侧,则势必要分别设2个付费区与非付费区,加大两侧体量。根据

4、市政要求考虑车站停运后行人过街的问题,就要再加设1座过街天桥。如将付费区与非付费区布置在路中,再用天桥作为乘客通行的通道,而该天桥同时可作为车站停运后的过街通道。相比之下,前者两座天桥横跨60m宽道路的设计对城市景观的影响更大,故决定采用后者,将天桥与车站站厅紧凑地布置在主体中部,尽量减图1总平面布置图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车站两侧站房布置综合考虑站位地形、周边环2对环境、功能与结构形式因素的分析境以及客流情况,站址处的广汕路北侧地势高差较大,用地狭长且房屋密集,为尽量减少原有建筑的拆2.1站位选址迁量,设计只设置1个出入口。广汕路南侧地势平坦,本工程站址位于广州市近郊,客流主要为近郊故该侧

5、布置主要外置设备和管理用房,设计3层,52006年12月第12期付良群: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柯木塱站建筑设计DEC2006No.12与车站南边出入口结合布置,首层主要为降压变电岭南地区气候宜人,设计强调自然通风采光,车站主所和消防水池、消防泵房,设置公共卫生间;2层为体采用通透构架轻钢屋面,由不规则的几何体块进车站控制室、综合控制室等相关用房,方便与站厅层行穿插变化,线形流畅,两侧通透,屋顶设置两条采联系;3层主要为通信、信号等相关用房。光带,能自然采光通风,总体造型舒展、开放和舒畅,乘客流线在交通建筑中极其重要,设计力求乘体现了交通建筑的方便快捷的本质。客进出站流线合理便捷和动线清晰,车

6、站设计乘客南北站房为协调车站本体的建筑风格,采用了流线是通过南北两侧的出入口到达2层后通过人行玻璃幕墙及块材面层,以相同的设计元素与主体建天桥抵达路中站厅,在站厅售检票后前往3层站台,筑相互呼应。建筑造型和主要平剖面如图2~5所示。出站客流则相反,整个进出站客流流线清晰便捷。2.3结构选型在车站结构形式的选取上,设计重点考虑了区间的施工工艺以及对城市景观影响两方面的因素。目前高架车站的结构形式主要分为3类,即建桥合一、建桥分离和建桥结合。在本工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主要对前两种结构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建桥分离形式存在结构传力清晰、车行振动和噪音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的优点,但存在桥墩截面较大、立柱数

7、量图2建筑设计效果图过多的缺点;建桥合一形式则存在传力不清晰、车行振动和噪音对周围环境影响大的缺点,但结构整体性好、立柱较少以及施工方面的优点。本工程位于城市道路路中,如采用建桥分离的结构形式,则必定要多设立柱,而主体本身采用的双排立柱势必造成林立而不规则的柱网布置,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很大。车站前后区间均为现浇结构,采用建桥合一的形式则区间和车站可同步进行施工。经综合考虑城市景观影响、区间与车站的施工图3鸟瞰图工艺、经济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