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应用进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应用进展

ID:36661731

大小:275.6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应用进展_第1页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应用进展_第2页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应用进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应用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26·安徽医药 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2004Jun;8(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应用进展吴 杨 赵云燕(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药剂科,铜陵 244000)摘要 目的 介绍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在药品热原检查方面的凝胶法;随着2000版中国药典的颁布实施,它将迎来逢勃发研究、应用和进展。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展的第三阶段,定量测定法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药品的和归纳。结果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正以其突出的优点得到质量控制。日益广泛的应用,但国内多用于限度检查,

2、定量法应用尚待普3 实验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及。结论 须加强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鲎试剂的研究,规3.1 实验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分为凝胶法和定量法两范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使之系统化。种。凝胶法是一种限量法,是经典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定量法则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均属于分光光度法。前者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药品热原检查是测定凝胶形成过程中伴随的浊度化(测定波长为360nm),又可分为终点浊度法和动态浊度法。其突出优点是定量、快-1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又称鲎试验法(bacterialendatoxin速(一般少于20

3、min)、灵敏度高(可达01005Eu·ml),仪器4~6text,BET),是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发生凝集反应,来检价格低,但过程复杂,测定范围窄。后者是测定一种特殊查药品中内毒素含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该法以其快底物中释放出来的生色团的方法(测定波长为405nm或545速、灵敏、经济、重现性好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日益广泛的nm),也分为终点显色基质法和动态显色基质法,优点是快-1应用,并有取代传统的热原检查法的发展趋势。速、灵敏度高(可达01001Eu·ml),测定范围宽。终点显色1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概述

4、基质法抗干扰能力强,动态显色基质法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鲎试验法是一种体外热原试验法,它是通过考察药品中但两者使用的仪器和试剂都很昂贵,且对试验用水要求很高,7存在的微量细菌内毒素而建立起来的,该法一经创立,即具备因而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操作简单,实验费用少,结果迅速可得等优点,除了在临床上3.2 影响因素用于检测内毒素血症外,在药品热原检查方面发展迅速。3.2.1 鲎试剂的灵敏度 鲎试剂灵敏度的复核是使用该鲎2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国内外发展简述试剂的前提。中国药典(2000版)在灵敏度复核项下规定,只鲎试验是196

5、8年由美国学者Dr.Levin和Bang首先建有当实测值λc在015λ~210λ(包括015λ和210λ)时,方可立,作为法定的检查方法,最早被USPXX(1980版)正式收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并以λ为该批试剂的灵敏度,同时要求载,随后EP(1987版)BPⅧ1990年增补本、JP1991年改正版所用鲎试剂的灵敏度须小于供试品的内毒素限值,因此灵敏相继收载了此法。作为一项新技术、新方法,细菌内毒素检查度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判断结果的正误,应尽量选用测定89法以其突出的优点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到USPXXIV(2000

6、值与标示值一致(λc=λb)的鲎试剂。梁氏报道,用符合版)已有580多种注射用药品采用了此法,仅有30余种药品药典规定的灵敏度标示值相同的鲎试剂检测同一检品,结果因干扰因素难以排除而采用传统的热原法,并且除了经典的因鲎试剂实测值与标示值间存在差异而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凝胶法(Gel2clotMethod)外,还收载有动态浊度法(kinetic2tur2的结果。dimetricassay,KTA)、动态显色法(kinetic2chromogenicassay,3.2.2 供试品细菌内毒素限值 以前细菌内毒素的限值是1K

7、CA),终点显色法(end2pointchromogenicmethod),从法律按照热原检查法所需的家兔剂量计算的,由于家兔剂量往往上奠定了其在药品热原检查方面的主导地位。随着该方法的高于人用最大剂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势必造成对产品内毒深入研究,发展亦趋于成熟,定量法也更多地被采用,目前定素要求过于严格,使很多合格产品被判为不合格产品或使药2量法的使用率已超过了凝胶法,约占65%~70%。品生产成本增加,所以在USP、BP和EP中,相继采用人用最10与国外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剂量来计算药

8、品细菌内毒素的限值。如陈氏报道,注射由于技术和观念上的原因发展较慢。最早应用细菌内毒素检用头孢噻肟钠按中国药典(1995版)规定的热原剂量计算其查始于1988年,由卫生部颁布试行,随后于中国药典(1995细菌内毒素限值,与USP的限值要求相差4倍,而用最大剂3版)正式收载,到中国药典(2000版),共收载了69个品种。量计算则两者十分接近。从文献资料看,其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